走路后小腿酸痛, 您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
如果您感觉到小腿和足部感觉麻木、发凉、乏力、疼痛,或者有有间歇性跛行,那您很有可能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调查发现,在50岁以上的糖友中,接近四分之一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但很多糖友虽然有症状,却意识不到自己患上了下肢动脉病变,因而延误了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病变比较典型的表现是“间歇性跛行”,就是不能长时间走路,走一段路后,小腿会感到酸痛或痉挛性疼痛,如果继续行走,疼痛会加重而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几分钟后,疼痛可缓解。
患上下肢动脉病变,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病变就会继续进展,在安静休息的时候就会出现疼痛。
如果病变继续加重,那么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会持续存在疼痛和感觉异常。
患有下肢动脉病变的患者,发生下肢缺血性溃疡和截肢的风险增加,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增加,死亡率增高。
如果出现下肢和足部的溃疡或感染,那愈合会非常缓慢。
...
危险因素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主要是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导致下肢动脉狭窄或堵塞,流向下肢的血流减少。有时,也可以由动脉炎和栓塞引起。
糖尿病本身就会增加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风险。
在有以下因素存在的情况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的风险会更高:
吸烟
高血压
血脂异常
超重或肥胖
体力活动少
年龄超过50岁
合并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
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的家族史
治疗
规范化治疗包括三个部分:
一级预防:预防或延缓病变的发生
二级预防:缓解症状,延缓病变的进展
三级预防:改善或重建血液循环,降低截肢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一级预防包括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和运动锻炼。锻炼可以改善下肢的血流状况,提高无痛步行距离。
控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将血压控制在140/80 mm Hg以下,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2.6mmol/L以下。
年龄大于50岁,或合并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者,应服用阿司匹林,过敏或合并消化道溃疡者,可使用氯吡格雷。
二级预防包括
坚持运动康复锻炼
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使用他汀类调脂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血管扩张药物,如脂微球包括前列地尔、贝前列腺素钠等
使用抗凝药物
三级预防
内科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要进行血管重建手术,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和血管腔内治疗。三级预防的目的是降低截肢率,改善生活质量。
血管腔内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
具有微创、高效、可同时治疗多平面病变、可重复性强的特点。包括经皮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经皮内膜旋切等。
经皮球囊扩张是把一个带有球囊的细管插入动脉,撑开变窄的动脉。
支架植入术是把一个微型线管留在动脉里面,以保持动脉通畅。
经皮内膜旋切是把一个带有旋切刀的细管插入动脉,直接去除动脉硬化斑块及病变处的内膜。
外科手术治疗:在上述治疗都无效时,可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例如动脉内膜剥脱术、人造血管和/或自体血管旁路手术。
血管旁路手术是从身体的其他部分取出一段血管,把被堵塞的那段下肢动脉前后连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