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买钻戒我就不嫁了!网友:虚荣! 结婚一定要钻戒吗?

2019-02-10 00:25:36 钻戒,虚荣,不买

郭德纲相声中,讲过这么一段故事。

说老郭想要追一个女孩,托人要了女孩号码,给女孩拨了电话号码。

女孩年轻漂亮,艺术学院的学生,也很物质。

听说老郭想要和她处对象,于是在电话中爽快的答应了见面的请求,并直截了当要求老郭带一样东西来见她,不带就免谈。

什么东西?

姑娘说了一句:恒久远,永流传。

老郭一寻思,马上有了答案。

得嘞,带吧。

当天就带着东西会面了姑娘。

姑娘要礼物,老郭掏出礼物给姑娘一看。

一袋防腐剂。

结局当然是,姑娘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老郭也没有得到自己心爱的姑娘。

这段让人啼笑皆非的相声中抖了一个包袱。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段广告词相信没有人不耳熟。

钻石,近几年在各类首饰中购买占比逐年增长,究其原因,原来是因为钻石成为了婚礼的必需品。

钻石为什么能在各种首饰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代新秀呢?

其实是有不为人知的原因的。

在中国的婚礼仪式中,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

需要过小礼、过大礼、伴娘伴郎、媒人等各种礼节和中间人参与。

需要拍婚纱照、三金、婚车婚房等各种婚礼前花销。

总而言之,婚礼的举办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只为了三个字:仪式感。

礼节越繁琐,花费越庞大,越能体现出浓厚的仪式感。

人们对仪式感的过度重视,让婚礼的庄重与纯洁,有时候往往被忽略,只剩下仪式感。

在这种情况下,婚礼是极度物质的,用物质衡量爱情,用仪式感要挟婚礼早已屡见不鲜。

近年来,除了传统意义上需要的首饰三金外,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多了另一件。

甚至已经超过代替了三金,那就是钻石。

很多准备结婚的年轻恋人都会考虑购买钻石,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一句“恒久远,永流传。”

钻石的晶莹剔透,坚硬的物质结构,通常被动比喻成爱情的品质。

永远、永久。

忠贞不渝、永不变心的爱情是所有人的向往,一颗钻石的寓意这样深刻,又有什么不买的 理由呢?

所以很多人在资金准备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对于的钻石的偏爱就更加凸显。

宁愿不要三金,也要这象征着美好爱情的钻石为婚姻增添一份仪式感。

一位准备结婚的姑娘,最近开始做婚前的最后准备。

在经济不允许的情况下,姑娘在三金和钻戒中艰难做二选一的抉择。

最后还是弃三金转而选择了钻戒。

她认真的挑选了一枚钻戒,小小的一枚戴在手上,拍下照片给方脸看。

钻石很精致,衬得她很美。

她开心的和方脸说:“跟着他漂泊了这么多年,也该给我买一个了。”

方脸衷心的祝福了姑娘,也不否认这枚钻戒真的让她更加美丽动人。

但是,钻石真的是结婚的必需品吗?

其实钻石期初只是一个漂亮的宝石而已。

这个可能载入史册的成功营销案例的产品就是钻石。

结婚要买钻石的说法其实最早就是源于戴比尔斯公司为推广自家钻石而进行的一次文化营销。

期初钻石是皇家专用,皇帝用钻石原石,一块大大的石头镶嵌权杖。

戴比尔斯公司喊出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后,口号广为流传,让小小的不起眼的钻石走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追本溯源,钻石象征着爱情,结婚一定要买钻石,其实就是钻石公司对产品的一次成功的文化营销。

钻石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

市面上的钻石良莠不齐,但都贵的雷同。

一颗一克拉钻石在几万到十几万不等,一克拉以下的碎钻相对便宜,但对于它本身的价值来说,更加不对等。

溢价严重,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钻石买回来了,就是砸在了手里。

一颗钻石在购买时哪怕它再昂贵,但当你不想要它时,你会发现,钻石根本就是有价无市。

买入贵,卖出贱。

如果二手卖出,钻石褪去了爱情的耀眼光环,变得跟普通的废铜烂铁一样,徒有其表。

大多数的钻石的戒托都以K金为主,铂金等纯正的贵金属戒托都很少见。

一个明显存在高浮动溢价的物品,在售出的同时,大幅度贬值显而易见。

钻石的虚高价格和炒作的溢价,让它注定成为普通人的奢侈品。

她只是个漂亮的石头而已。

但就算钻石被人变得一文不值也好,还是被人说成营销骗局也罢,还是会有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钻石虽证明不了爱情的至死不渝,也不能让佩戴者成为贵族。

但这或许是个女孩天真的梦想。

如果你爱她,你也有能力,那你帮她圆一个梦想,又有何不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