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节气吃什么养生? 小寒节气养生攻略及养生食谱推荐

2018-01-04 00:26:05 节气,养生,小寒

小寒,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因此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而小寒一过,马上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而这也是为什么小寒比起大寒,天气却更为寒冷的原因。

中国古代从小寒起每隔5天分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小寒一候:雁北乡:小寒之日“雁北乡”,这个“乡”是趋向,北飞雁已经感知到阳气,是为先导。

小寒二候:鹊始巢:小寒后五日“鹊始巢”,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

小寒三候:雉雊: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鸡,阳鸟,雊(gòu),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已经临近。

2018年1月5日是小寒节气,进入了冬季最寒冷的日子。小寒节气吃什么好?小寒节气如何养生?小寒时节也是冬季进补的高峰期,不同体质的人应该选用不同的滋补食材,做好所谓的“冬藏”。按照传统中医理论,冬天宜温补养肾。但虽然此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要做到个体化调补,阳虚的要补阳,阴虚的要补阴。那么你知道小寒吃什么养生吗?一起来看看吧

小寒节气喝腊八粥。小寒节气吃腊八粥是一种习俗,同时也是一种养生方法。腊八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小寒节气养生食谱:梨。小寒节气吃梨是最养生,梨味甘,微酸,入肺胃心肝经。主治热嗽,止渴,治客热中风不语,止心烦、气喘。能够调肺凉心,消痰降火,解疮毒。但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小寒节气养生食谱:鸡汤。鸡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营养成分大多会溶入汤中,极易于人体吸收,是冬季补气补血的进补佳品,钙质也多。

小寒节气养生食谱:鲈鱼。鲈鱼为温养阳气、敛阴津于内,还可食鲈鱼。冬天,是最适合吃鲈鱼的季节。此时成熟的鲈鱼特别肥美,肉质鲜嫩、清香,没有腥味,鱼体内积累的营养物质也最丰富。富含易消化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维生素B2、糖类、无机盐、烟酸、尼克酸、钙、磷、钾、锌、铜、铁、硒等营养成分。

小寒节气养生食谱:胡萝卜。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寒冷气候使人体维生素代谢发生明显变化。增加摄入维生素A和维生素C,可增强耐寒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胡萝卜包含多种胡萝卜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因此被称作“平民人参”。在干燥的季节里,吃点胡萝卜,还有滋润皮肤的作用。

小寒节气养生食谱:牛肉。牛肉是一种御寒的食物,因此小寒节气多吃牛肉能够达到补锌又预防流感。民间有句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寒”是与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相比较而言,“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进入一年中的寒冷季节,古人认为,此时天气寒冷,但还未到达极点。小寒过后即进入最为寒冷的“三九天”,在养生保健方面中医有什么好的方法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小寒节气养生攻略:保暖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小寒节气养生攻略:运动宜在日出后。小寒正处于季冬之月,此时阳气潜伏。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宁神定志,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保持心态乐观,莫要劳神忧事。运动项目可以选择长跑、滑雪、跳绳、踢毽子等。可选择《遵生八笺》里的“十二月坐功”:每晚11时至凌晨3时,正坐,一只手抱住脚,另一只手抱腿朝头上方用力抬,直到抬不上去为止,左右方向各做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

小寒节气养生攻略:饮食应减甘增苦。小寒因处隆冬,土气旺,肾气弱,因此,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补心助肺,调理肾脏。所谓“三九补一冬”,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牛肉、芝麻、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棒子、松子、葡萄干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季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而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自然是人生一大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