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修缮哲蚌寺:隐秘转经道里的重要发现

2018-04-27 03:00:50 转经道,哲蚌寺,修缮

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拉萨三大寺院的首寺,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寺院底层作为承重结构已经严重变形,却因技术难度过大,一直没有得到彻底修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使用最先进技术,历时四年时间终于彻底修缮底层转经道墙体和壁画,并获得重要发现。

哲蚌寺位于西藏拉萨市西郊约5公里的山坳间,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经后世不断扩建,形成现今占地约25万平方米的庞大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群。这条隐秘的通道是哲蚌寺早期建筑,最早是一条露天的转经通道,墙体上绘有精美壁画。后期因哲蚌寺不断扩建,转经道被层层包裹,成为哲蚌寺最底层,并且是非常重要的承重部分。几百年来,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转经道两侧墙体发生严重变形,导致壁画空鼓、开裂,再不抢救,壁画将不复存在。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郭宏:整个沿着这个裂隙这一块,这一大片全部是脱落的,原先就是壁画全部脱落的。

同时,承重墙上巨大的裂隙也给整个哲蚌寺的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技术人员采用高精度三维扫描仪对墙体和壁画进行了全方位的高精测绘,不仅真实保留了壁画的所有细节,还对墙体进行了深入体检。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对修复材料进行了合理改良。

郭宏:原先它这个壁画的地仗层,它主要是阿嘎土,阿嘎土本身黏性不够的。通过我们的研究,就发现了阿嘎土里头有一些少量的石灰,经过1700度高温来煅烧,和原先壁画的材料完全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它的黏性得到了明显的上升。所以整个就是从材料工艺到理念,都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方法。

结合三维扫测的结果,由寺院僧人及当地壁画绘制传统艺人现场考证,依据相邻佛像和残存颜料痕迹对脱落处的壁画内容进行了补绘。

哲蚌寺寺管会 阿旺群增:以前这些裂开的地方要先补上去 补好以后 两边的图案要先对齐 才能知道中间的花纹怎么补 这样才能确保补画的和原来的完全一致 看不出来是后补上去的

哲蚌寺壁画在藏传佛教壁画艺术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转经道两侧壁画画风古朴、灵动活泼,同别处壁画不用的是,此处的壁画带有明显的汉文化特征,对研究汉藏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