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风格佛教造像在首都博物馆展现艺术魅力

2018-04-21 04:00:34 首都博物馆,造像,西藏

中国西藏网讯 日前,《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展品汇集了北京、西藏、河北、重庆、青海五省(市、自治区)21家文物收藏单位共216件(组)文物。其中展出了大量的藏传佛教造像,涵盖了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当派、噶举派的佛像精品。

图为铜鎏金莲花生大师像。莲花生大师,印度佛教史上最伟大的大成就者之一,是藏传佛教的主要奠基者。西藏地区佛像艺术风格自元代开始朝着民族化和统一化的方向迈进。藏西、藏中、藏东各地在吸收尼泊尔艺术特征同时,又相互借鉴和吸收各自的艺术因素和工艺特点。

图为铜鎏金忿怒莲师像。宁玛派形成于11世纪,“宁玛”在藏语中是“古旧”之意,“宁玛派”即“古派”。宁玛派认为其教理、仪轨传承自8世纪时的莲花生大师。宁玛派僧人戴红色僧帽,因而该派又被俗称“红教”。

图为铜鎏金毗瓦巴像。萨迦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该宗派由昆?贡却杰布创立于11世纪初。道果法是藏传佛教萨迦派有关悟道证果的佛学理论及实修法门,源于印度。

图为铜鎏金扎玛日巴像。扎玛日巴,古印度著名瑜伽士,是萨迦派道果法第二位传承人。

图为铜鎏金阿瓦都帝巴像,阿瓦都帝巴是萨迦派道果法第三代传承人。

图为铜鎏金扎巴坚赞像,扎巴坚赞是萨迦派道果法传承人之一。

图为合金四臂大黑天像,属于噶当金铜佛像。噶当派的奠基人,是古格王朝时期从印度迎请的佛教大师阿底峡。噶当派主要寺庙之一的纳塘寺,是西藏最早的印经院之一,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西南那塘村,现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铜鎏金多闻天王立像,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丹萨梯寺出土。丹萨梯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境内,雅鲁藏布江北岸,始建于1158年,是帕竹噶举最早的寺庙。

图为铜鎏金六臂佛母像,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桑日县丹萨梯寺藏。丹萨梯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其丹萨梯风格造像而在佛教艺术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丹萨梯造像的出现,标志着藏传佛教造像审美转向民族化,风格日趋成熟,造像镶嵌松石、珠宝,反映了民族审美在佛教造像中开始显著。

图为合金铜五方佛像,布达拉宫管理处藏。西藏地区佛教造像作为金属工艺,在长期与中亚、南亚及中原内地的交流和生产实践中,匠人们掌握了不同配比合金,复杂工艺和装饰技法等制作手段,并逐步加入民族审美意识,形成独特的风格。

图为铜财神骑狮像,此像为多闻天王形象,具有西藏中部风格,布达拉宫管理处藏。据介绍,此次展览是首都博物馆2018年重点打造的精品展览之一,将持续至7月22日。展览通过大量的文物、史实表现中华民族团结的主题,带领观众以较全面的视点,探寻西藏与内地的血脉联系。(中国西藏网 图、文/许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