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治百病!青岛那些天天排队还吃不够的包子们
艾瑞宝得,我是嗜包如命的三顺。为了好吃的包子,哪怕跑上十几公里也在所不惜。如果说流沙包之类的是三顺的本命食物,那可以大快朵颐的大肉包就是我的精神食粮呀!
心心念念的为了心爱的包子作一篇合集,不巧与二胖BOSS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一场声势浩大、劳胃伤财的吃包子行动开始了~
这些包子真的很好吃
苟不理:虾仁包子、虾虎包子
许家面食店:大葱肉蒸包、大头菜鸡蛋木耳包
林记小笼包:大虾包、裙带猪肉包、大头菜素包
六顺禾小笼包:顶好蛋黄汤包、孜然潜水艇蒸饺
信隆大包:香辣腱子肉、梅菜笋干红烧肉
苟不理
青岛人对苟不理都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满满的小时候吃胖的回忆,周边四方路的饭馆因为拆迁基本都搬了。
每次去排队的时候就有很多大妈大爷排队按!斤!买!可以说特别抢手!
包子还是那个味,买馄饨还是要给票,一盘包子给一碗馄饨,吃的依旧是最初的那份情怀。
橘黄是三鲜,红色是虾仁,绿色是虾虎。
虽然肉丸不如以前那么结实,包子皮也没有以前发的好了,唯一不变的就是包子汤浸过的皮,还是那么好吃。
三顺最爱的虾虎馅儿每次买都是靠运气,而且还要看季节,运气好的时候还能吃到带籽儿的。
许家面食店
这可能是云霄路上年数最久的饭店,红底的门头都已经晒掉色了,三顺记得最早去吃应该是08年的时候。最近再路过的时候已经换了统一的门头。
云霄路是出了名的难停车,三顺我都是打车去。典型的老店,有种八十年代国营饭店的感觉,厨师服务员都是大姨大叔,嘈杂的环境里他们扯着嗓门吆喝着。
简易的桌椅,裸露在外面的灯管,基本没有环境服务可言,但架不住香喷喷的炉包让大家心甘情愿排队。
主打的炉包是正宗的青岛炉包,皮儿更薄,菜更熟一些。炉包不是随时去随时有,只有中午11点,差不多1点多去就没有了,要等到下午5点才开始做,而且只有韭菜馅儿的,一块五一个。
相比于炉包,许家的小笼包表现更出色一些。重口味的大葱肉,面发的正好,大葱肉馅儿拿丸儿,吃起来更香。
素馅儿的还有大头菜馅儿的,有点儿辣。
梅菜笋干红烧肉包子,七块钱一个。当一道江南菜遇到了北方大包子,咬一口就流油的那种!梅菜和笋干很好的中和了肥肉的油腻,汤汁浸透在包子皮里,吃起来超级香!爱吃红烧肉的胖友们去了一定得尝一尝。
其实喜欢包子,锅贴,炉包,更多的并不是要求像过去的价格,物美价廉,而是寻找的到小时候的味道。
虽说过去了这么多年,包子的价格已经随着物价的上涨涨了好几番,三顺还是很怀念当年一块钱一个的青岛大包。幸好这几家老字号包子铺味道一直保持的不错。毕竟那都是还没有胖起来的岁月啊,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