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锐评丨屡屡曝光,为啥“野鸡大学”名单越来越长?

2018-06-26 20:40:17

近日,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布了全国“野鸡大学”名单,共392所,其中约三分之一分布在京、沪、鲁地区。这些学校部分仿冒正规高校校名,学校简介多是抄袭拼凑而成,部分“野鸡学校”被曝光多次,但换个域名仍然可以继续存在。

▲@人民日报官微发布“野鸡大学”名单

1947年,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出版。随着此书一起红透半边天的,还有书中那所知名的“野鸡大学”——克莱登大学。小说主人公方鸿渐等人凭着这一纸假证书,成了国人眼里稀罕的“洋博士”。到处演讲、被争相聘请,就连在婚姻市场上,也都是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小说虽不乏戏谑,但也是对当年现实的描摹。

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野鸡大学”依然肆虐。不独国内,国外也有。

没有伤害就没有杀戮,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之所以有这么多“野鸡大学”的存在,说到底,还是在于人们对高学历的渴慕,一些家长、学生落榜之后,千方百计想要有学可上,却并不在乎上的到底是个什么大学、这个大学是不是正规、能不能真正学到东西等重要考核。换句话说,哪怕只得大学之名,他们也欢喜;而是否具大学之实,他们已无暇顾及。

可以说,如果没有社会上广泛存在的高学历、名校崇拜,就不会有这么多“野鸡大学”横行霸道,横跨东、西。

当然,“野鸡大学”的横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必要而有效的监管。社会治理自然不能要求监管部门面面俱到,事无巨细都要管。但问题是,对一些明显违法、且屡次被曝光的“学校”,不能视而不见。该管的,还是要管。

就拿“野鸡大学”来说,事实上,最近几年每到高考填报志愿,教育部、一些教育类网站、媒体都会公布一批“野鸡大学”名单。上大学网从2013到2016年共曝光了5批“野鸡大学”名单,一些虚假学校被曝光多次,但换个域名仍可继续存在。去年,教育部权威发布381所“野鸡大学”名单,今年26日人民日报官微又发布了392所。

笔者认真比对了教育部去年曝光的“野鸡大学”名单和人民日报官微发布的名单,惊讶地发现,名单几乎一致,只是有个别省份增加了几所而已。比如说,与去年相比,河北省增加了3所,天津、辽宁各增加了2所,上海、湖南、湖北、河南各增加了一所。

如此看来,即使去年被教育部曝光了,这381所“野鸡大学”依然在榜,有些学校甚至连像前几年那样改域名、换校名都省了。更要命的是,居然还有新成员加入,继续壮大“野鸡大学”的队伍。

照如此态势继续下去, 恐怕 明年公布的名单还会更长。

由于“野鸡大学”的行为本质是诈骗,所以其监管部门不仅是教育部门,还包括司法机关。那么,司法机关是否应该更加主动一些,对曝光的虚假大学进行查处呢?可不能再任其招摇过市了。

END

文丨白早

编辑丨汪垠涛

如果您发现本新闻有虚假不实等问题

欢迎向我们后台留言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