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儿媳外孙女竟也效仿做女皇,将自己丈夫当成垫脚石
唐高宗去世的第二年,儿子李显如履薄冰地坐在皇位上。已经二十七岁的他虽坐在皇位上却依然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毕竟上面还有他的母亲武则天在临朝称制。武则天在唐高宗后期逐渐走向了权力的至高点,并逐渐习惯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感觉。因此她也肆意惯了,按着自己的意思把控着唐朝的走向。母子关系也逐渐微妙,矛盾积累。
李显虽然懦弱,但也不甘处处让母亲控制。他开始笼络外戚想要制肘武则天,从而加强自己的皇权。李显的皇后是韦氏,他准备依靠自己妻子的亲戚组织力量抗衡武则天。于是李显借机升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豫州刺史,过段时间再升为与宰相同级别的侍中。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门下省的长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宰相。
唐朝的宰相可不止一个,另一位宰相裴炎表示严厉反对。韦玄贞只是个小小的参军,让他做豫州刺史已经是破格提拔了,如若还想升其为宰相,未免遭人说闲话。
裴炎本就是唐高宗的辅臣,更是武则天的心腹。李显本来就不喜欢裴炎。所以他持反对意见的时候,李显更是脱口而出:“我把天下都给韦玄贞都没什么不可以,还吝啬给他个侍中官位吗?”这话说完,裴炎肯定也是立马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大怒,认为李显不适合担此重任,决定废掉李显的帝位,贬出长安,封为庐陵王。他的弟弟李旦继位。
昨天还是皇帝,今天就变成了阶下囚,李显可谓是尝尽了人间冷暖。武则天说是封他为庐陵王,实则将他囚禁于均州,去往的路上韦氏产下一女。孩子刚刚出生,连件衣服都没有。李显无奈之下只好脱下自己的衣服包裹的她。因为这女娃也得一小名,裹儿。也就是日后的安乐公主。
李显先是被软禁在锦州,后来又在房州,自己的弟弟已继承了皇位。世态炎凉,李显虽说是庐陵王,却与囚徒没什么区别,哪有人会来讨好了一个废帝。很快,李旦也退位让母,武周代唐,武则天终于名正言顺的走向了前朝,做了皇帝。武则天这一系列的行为惹恼了李氏宗族,他们纷纷打着为李显讨伐的名号让武则天将皇位还给他。李显得知这一消息后并没有十分的雀跃,反而过得比以前更加胆战心惊,生怕母亲那一日就会把他杀掉。李显过得十分焦虑,每当听说母后派人来探望之时,更是惴惴不安认为母亲是来杀自己的,时常想要自杀。
也在这样的环境中,李裹儿慢慢长大,她成了父母唯一的精神支柱。看着自己的女儿聪慧可人,李显夫妇更是爱女心切到有求必应。日子虽然过得艰苦,却也设法讨着女儿的欢心。
武则天晚年时,接班人选择上犯了难,是传给自己儿子还是侄子?武则天摇摆不定。直到狄仁杰说了一句:侄子是不会祭拜姑姑的。武则天这才定下心来将江山还给了李氏家族。李显被召回,重新定为太子。而李裹儿也是长到这么大,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祖母。武则天初见李裹儿是就觉得这孩子生得可爱,于是封为安乐公主。
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在知道皇位被传给李显之后,便立刻漏出了谄媚之相。开始讨好李显,提出和亲联姻,希望自己的儿子求娶安乐公主。李显虽贵为太子,可活得依然是战战兢兢,巴不得和武三思拉近关系讨母亲欢心。他很同意这么亲事,而武则天更是何乐而不为。而李裹儿更是在成婚之后仅六个月就诞下子嗣。
神龙政变后,李显成了皇帝,武三思更是权倾朝野。而作为李显最宠爱的女儿,武三思的儿媳,李裹儿更是嚣张到连自己的太子哥哥李重俊放在眼里,称其为奴才。
李重俊因不能忍受李裹儿跋扈发动了政变,但李重俊并没有直怼李裹儿。他认为李裹儿这样完全是因为她公公武三思的缘故,所以李重俊发动政变后直接就去武家杀掉了武三思和儿子武崇训,而当晚恰巧安乐公主不在武家,躲过一劫。李重俊后来进宫想杀死韦后等人,最终被阻隔与玄武门外,最后失败告终。李裹儿守寡后,李显更是心疼自己这个从小就跟着自己受苦的女儿。而李裹儿更是接着李显的宠爱为非作歹。每当李裹儿求父皇李显办事时,都会事先写好一个奏章,然后蒙住李显的眼睛或奏章的内容,只要李显盖章就好。李显对于女儿这种行为也是一笑了之。但李显还是有理智的,李裹儿曾要求废掉李重俊太子身份,立自己为皇太女,李显没有答应。李重俊也因为如此,自己地位深受威胁,才发动政变杀掉了武家父子。
武崇训去世后,李裹儿嫁给了武崇训的堂弟武延秀,更是肆无忌惮。不但政治上逐渐扶持自己的党羽实力,生活中更是强抢民田,地皮,置办房产。在长安城中炫耀家财,滥比风光。李裹儿寻遍天下能人巧匠在洛州昭成寺找中修建百宝香炉,奢靡无比,国库存储穷尽其用。
好景不长,宠爱李裹儿的唐中宗去世。按照史书《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李显是被毒死的,因安乐公主和卫皇后想谋求更大的权力。但也有学者认为唐中宗是心脏病突发死亡。
李显去世后,卫皇后立四子李重茂为帝,自己为皇太后摄政,效仿武则天,日后也能当上女皇。而李裹儿更是支持母亲这一举动,毕竟她也曾想被立为“皇太女”。但是这二人对政治都是一窍不通,更不知居安思危。一个月后,李旦的三子李隆基联合武则天的小女儿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和李裹儿。李裹儿死时还在揽镜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