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和历史上的蔡邕,有着怎样的为人和经历?
《三国演义》第一回,说东汉末年,奸臣当道,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当时的皇宫,发生了许多奇异的征兆:大青蛇盘踞在宫殿的梁上,雌鸡变成了雄鸡,狂风骤雨,洛阳发生了地震,海水泛滥,山崩地裂,诸如此类。
于是,当时的皇帝汉灵帝,召集百官,询问他们,为何天下会变成这样。
汉灵帝
有一位官员,名叫蔡邕(音:yōng),他的官职是议郎(宫廷顾问)。上疏说:
┃(此)乃妇寺干政之所致。
┃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放归田里。
蔡邕
蔡邕说的直接:天下大乱,就是妇寺干政导致的。
妇,指当时皇帝的妻妾和母族们,以及与她们相关的所有外戚(妻妾和母族的亲戚)。
寺,指皇帝身边的宦官,也就是太监。
蔡邕明明白白指出:就是因为这些外戚和宦官干预政治,才导致天下大乱。
关于宦官,大家如有兴趣,可以看我这篇文章:东汉末年的宦官,到底是什么人,又是如何干涉政事的
皇帝看完蔡邕的上疏,一边叹息,一边起身更衣去了(就是退朝了)。说明皇帝对蔡邕所言,心知肚明,又无能为力,只能叹息。
蔡邕上疏的事,曹节(当时的一位宦官)偷偷得知了。他于是吩咐左右,找了个借口,诬陷蔡邕,把他的官免了,放他回老家种地。
从《三国演义》里短短的记载,至少可以看出,蔡邕是一位忠于职守,直言敢谏的大臣。
他是议郎,本职就是进谏。如果国家哪方面出了问题,他就有义务指出来。所以,蔡邕很好的履行了本职。
同时,他很有勇气。当时外戚和宦官在朝廷遮云蔽日,皇帝又没本事,蔡邕却敢直言外戚和宦官的不是。
这说明,蔡邕具备“忠”和“勇”的品质。
那么,历史上真有蔡邕其人吗?又真的发生过《三国演义》里写的事吗?
为人
范晔《后汉书》里,的确记载了蔡邕的事迹。
蔡邕,字伯喈(音:jiē),出生在今天河南开封一带。
他是个怎样的人?孝
┃邕性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
母亲病重,他只是在季节更迭时,才换衣服,其它时候,为了伺候母亲,连衣服都没时间换;七十天左右没有好好睡过觉。母亲去世后,他就住在墓旁一座破旧的小屋里守丧,动静之间,都符合礼仪。
这里说蔡邕为了照顾母亲,连换衣服和睡觉的时间都没有,真正要表达的,是他对母亲无以言表的爱,以及对母亲病重的焦虑和担心。是先有这份爱,才有这样无微不至的照顾。
放眼今天,有多少人对父母的爱,能达到蔡邕的十分之一?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他和叔父、从弟住在一起,上下一共三代人,却在花钱这方面,没有任何计较。
放眼今天,连亲人和最好的朋友借钱,人们都推三阻四。我们是不是能从蔡邕的品格上,学到一些呢?有学问
┃少博学......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
年少时就博学,喜好诗词文章、数术、天文,精通音律。
为什么要先说他的“孝”和“义”,后说他“学问好”?
因为作为一个人,第一位是“德”,第二位才是“才”。
┃子曰:“有才无德,小人也;有德无才,君子也;然德才皆具者,圣人也。”
说完了为人,他的经历大概是怎样的?
蔡邕
经历
蔡邕最初,在朝廷做官。
汉桓帝时,有两个奸臣,嫉妒蔡邕琴弹的好,就把他排挤出了朝廷,发配到其它地方。途中,蔡邕向朝廷托病,干脆把官辞了,回到家中,不再参与公事,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170年,他在司徒桥玄的府上暂避风头。
后来,事态渐渐平息,蔡邕又出来做官。他先后做了河平长、郎中、校书,最后做了议郎——也就是文章开头他给皇帝上疏时那个官职。有一件趣事:蔡邕在做校书这个官时,和别人一起编纂过东汉历史(《后汉记》),但是没有写完。
作为议郎,历史上的蔡邕,和小说中描写一样,很好履行了职责。《后汉书》中,记录了他许多文章,其中不少就是上疏。而且,《三国演义》里写的蔡邕上疏一事,史上确有其事:
《后汉书》┃......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帝览而叹息,因起更衣,曹节于后窥视之,悉宣语左右,事遂漏露。其为邕所裁黜者,皆侧目思报。
对比:
《三国演义》┃......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
《三国演义》几乎一字未易,把后汉书的内容誊了过去。只不过历史上,蔡邕被奸臣陷害后,那些之前被蔡邕检举罢免的贪官污吏们,都侧目思报:得意的看蔡邕是怎么玩完的。
因为这事,蔡邕被免了官,还被流放。后来,汉灵帝因为蔡邕太有才,赶在大赦天下时免了他的罪。但他再也没有回到故地,而是远离了是非之地,去了江南。
189年,汉灵帝过世。当时的司空是董卓。董卓听说蔡邕名声很大,就征召他,蔡邕托病不出。董卓最后逼他做官,他没办法,才服从了董卓。
董卓
后来,蔡邕干脆成了董卓的贴身顾问。当时朝廷众文武,都尊称董卓“尚父”(新三国电视剧里就这么叫的董卓)。董卓就问蔡邕,自己能不能配得上这个称号,蔡邕觉得他还差点儿,董卓就听了蔡邕的话。后来发生了一次地震,董卓问蔡邕怎么回事儿,蔡邕就说董卓坐的车子是“金华青盖”,有点不合适,董卓又听了蔡邕,把自己的车盖,从青色改成了黑色。
等到董卓被杀,朝廷中王允主事。有次王允见蔡邕为董卓之死伤感,王允认为董卓是国贼,国贼死,蔡邕还伤感,所以勃然大怒,让蔡邕下了狱,还要给他上刑。许多人替蔡邕向王允求情,认为蔡邕有司马迁之才,希望王允不要杀他,让他著史,以留后世。不过王允没听。最后蔡邕就这样死在了狱中。
王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