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哭就喂奶? 这个月份之后就再不适用了
哭是宝宝的本能,是宝宝表达自己感受的一种方法,在宝宝刚出生的几个月里,宝宝只要睁眼一哭,宝妈就知道宝宝准是饿了要吃奶,这个时候往往只需要给宝宝喂一会儿奶,等宝宝吃饱了就会安静下来,可当宝宝到了一岁左右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甚至有的宝宝已经开始学说话了,在饿的时候,宝宝不会再用哭的方式来吸引父母,而是会用一些动作或者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如果宝宝已经1岁了,却还是要靠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家长可要注意了,这可能不只是宝宝饿了那么简单,需要考虑以下这4种情况。
换尿不湿
宝宝在一岁半以前是不能自主控制括约肌的,所以在宝宝学会自己如厕前,家长最好坚持给宝宝使用纸尿裤,随着宝宝的活动量越来越大,1岁已经到了宝宝学走路的年龄了,这时候如果宝宝排便了,虽然不至于立刻哭出来,但也会感到不舒服,会有自己往下扯纸尿裤的欲望,如果这种不适感迟迟没有消失,宝宝自己又无能为力,可能就会哭出来。另外,如果纸尿裤限制了宝宝活动范围,宝宝也是会觉得不舒服的,家长要注意及时帮宝宝更换。
生病了
秋季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秋季腹泻、流行感冒等病症的传播,非常广泛,容易引起宝宝肠绞痛、腹泻、鼻塞、头疼等一系列问题,这时候宝宝自然会哭闹不止,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宝宝的健康状态,发现宝宝不适后尽早医治。
情绪不好
1岁的宝宝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有自己的喜好和想法,也有了自己的“小脾气”,如果什么事情不和他的心意,他就会哭闹不止,以此来达到他的目的,这种时候家长不要轻易的为之动容,不能让宝宝养成这种习惯,否则随着年龄增长会越来越难管。
营养不足
宝宝体内营养不足也会引起无端的哭闹,例如宝宝体内缺钙时,可能会引起佝偻病、生长疼痛、多梦多汗等症状,造成宝宝哭闹,家长要时刻注意宝宝体内的营养状况,以免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宝宝在1岁之后哭闹的次数会越来越少,这也标志着宝宝越来越懂事了,家长也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态度,做好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