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心脑血管的“魔鬼季节”! 每天这样做可以躲过一劫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泛指由于高脂血症、血液黏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所导致的心脏、大脑及全身组织发生的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我国每年仅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就达300万,心脏病每年直接导致55万人死亡,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总人口。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一方面因为寒冷的天气引起血管收缩痉孪,使血流不畅,另一方面寒冷让机体活动力减弱,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减少;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容易突发心绞痛,心脑梗塞等。所以冬季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病常见危险时期,大家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1、注意保暖
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因为冷空气的刺激会诱发心绞痛发作,最好在上午10时以后再出去锻炼。锻炼中不要选择跑步、跳绳、打球等激烈运动项目。
2、多喝水
冬季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再加上冬季供暖,房间内空气湿度不够,限制饮水会使机体缺水,机体缺水易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加大,严重时会形成血栓,增加中风发病几率。每天的饮水量最好保证在1200毫升左右,此外,夜间人体血流缓慢,所以,老年人晚上不宜过分限水,睡前可喝一杯温开水。
3、注意饮食
心脑血管病患者一定要注意饮食的调节,保持清淡饮食,少吃高盐、油腻、高脂的食物,尤其是到春节前后,聚会较多,更要注意控制饮食上保持正常习惯。胆固醇和脂肪多的食物中都含有大量饱和脂肪类物质,容易引起胆固醇和甘油三脂增高,从而加大了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此,胆固醇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适当食用。
4、适度锻炼
运动能提高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不少老人由于冬季凌冽的寒风选择室内活动,运动量明显减少,加上饮食过量而加重了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所以不要因为天气寒冷就停止运动。但运动量不宜过大,不应大汗淋漓,以周身发热却尚未出汗即可。老年人活动时更应讲究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锻炼时要注意保暖,做到劳逸结合,以散步、打太极等项目为宜,也可以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加强与他人的沟通,调整心态。
5、规律服药
心脑血管病人一定要按时服用药物,切不可自行盲目停药、换药、更改药物的剂量,患者和家人除了注意观察原有疾病的症状外,还应注意那些新出现的症状,比如排出的大便颜色是否变黑(消化道出血)、刷牙时是否有出血等等,如有异常改变,应及时看医生。另外,当突然出现反复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行走不稳、言语含糊或手肩麻木时,提示血栓形成前兆,或血栓已经形成,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泓华医疗,让健康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