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养生, 有三大“短命”习惯, 四大“长寿”习惯, 你做对了吗?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养生,一般能长寿的人,生活习惯都会很好。
饭后养生只是日常养生的一部分,但是饭后却是“养生黄金时间”,做好饭后养生,不仅有助于消化食物,还对身体各个地方都有好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饭后养生,有三大“短命”习惯,四大“长寿”习惯,赶快看看,你做对了没有?
饭后养生,有三大“短命”习惯
“短命”习惯一:饭后立即吃水果
如果经常饭后吃水果,时间长了,会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
食物进入胃以后,需要经过 1~2 小时的消化,如果饭后立即吃水果,就会被先前吃进的食物阻挡,致使水果不能正常消化,很容易形成胀气。
因为水果中含有不少单糖类物质,极易被小肠吸收,若被堵塞在胃中,会形成胀气,以致便秘。
建议:水果最好在两餐间吃。对于血糖升高者,尤其不主张饭后即刻吃水果。
“短命”习惯二:饭后饮浓茶
中国人爱喝茶,吃饭带喝茶好像是全套服务。但是,吃饭前后喝浓茶可是非常恶劣的行为。长期如此可导致消化不良,缺铁性贫血。
饭后喝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
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饭后喝茶,就会使胃中没来得及消化的蛋白质同鞣酸结合在一起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影响蛋白质的吸收。
另外茶叶还会妨碍铁元素的吸收,长期如此甚至能够引发缺铁性贫血。
建议:茶水最好放在两餐直接饮用,不仅可以补充人体体液,还有很好的养生效果,传统的红茶、绿茶,和养生的花草茶都是不错的选择!
“短命”习惯三:饭后抽烟
饭后点上一支香烟,闭着眼睛,嘴里说着“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呢?
其实,这对吸烟者来说更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误导。
饭后,血液循环量增加,尼古丁迅速地被吸收到血液,使人处于兴奋状态,脑袋飘飘然,就如同“ 烟民”们描述“神仙”一样的感觉。
实际上,饭后吸一支烟,比平常吸十支的毒害还大。
因为饭后人体热量大增,这时吸烟会使蛋白质和重碳酸盐的基础分泌受到抑制,妨碍食物消化,影响营养吸收。
同时还给胃及十二指肠造成直接损害,使胃肠功能紊乱,胆汁分泌增加,容易引起腹部疼痛等症状。
而且身体在对食物积极消化、吸收的同时,对香烟烟雾的吸收能力也增强,吸进的有害物质也增加。
所以,可以这样说:饭后吸烟,祸害无边。
饭后养生,有四大“长寿”习惯
“长寿”习惯一:饭后先漱口
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
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还可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齿疾病,保护好口腔和牙齿,有益于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吸收。
“长寿”习惯二:饭后按摩腹部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提出,饮食过后应进行一些轻微的运动。他说:“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并要求“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若“饱食则卧”,就会“食不消成疾,乃生百病”。
食后按摩腹部,既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又可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神经传入大脑,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肚脐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圈。
“长寿”习惯三:饭后半小时,慢慢走百步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摄养枕中方》记载:“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也说的是食后缓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但食后不可立即行走,不可急步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
饭后散步的时间应是饭后30分钟后,绝不是刚吃完饭就出去散步。
如果饭后即开始百步走,体内的血液就会更多地分布于躯干、四肢等活动部位,使胃肠道血液供应量相应减少,消化酶的分泌也随之减少,那样胃内食物就不能得到充分消化了。
“饭后百步走”并不适合所有的人。体质较差、患有胃下垂、心脑血管病的人不适合“饭后百步走”,这类病人,饭后应坐下或躺下休息,否则会因一时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
“长寿”习惯四:饭后半小时拍手臂
人吃完饭以后,血液多往胃肠流动,目的是集中力量消化和吸收营养,这时心脏会处于相对缺血的状态,如果再吃得过饱过撑,心脏缺血就会更加明显。
饭后半小时左右,如果适当地刺激心包经,可以增加心脏供血,有效地保护心脏。
具体方法是:用一只手沿对侧心包经的路径,从中指尖向上沿途按揉,内关、极泉等穴重点按揉。如果觉得按揉比较麻烦,沿心包经拍打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
吃饭时,有“三注意”
一:注意要挺直腰背
很多人认为吃饭也是一种放松解压的方式,所以整个人很松散,腰背部就会驼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