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1根针就能治鸡眼? 打败皮肤专家百试百灵, 治不好天理难容!
北京中医医院李国锋教授
鸡眼,亦称“肉疔”、“肉刺”。脚上长了鸡眼,可会非常难受,如果发于脚底部位,走路时还会有压迫痛。要是不及时去除,还有引发感染的危险。但是有些人害怕动刀子,所以今天中医院教授给大家介绍一个针刺疗法,不仅有效而且能快速去除鸡眼。
鸡眼为圆锥形角质增生硬结,数目不定,根部深陷、皮肤增厚、顶端凸突,形似鸡眼,行走或受压时疼痛。本病常常发生在足底,偶发于手和胳膊。鸡眼若在两个脚趾相贴的部位,表面常因浸渍而呈灰白色,称为软鸡眼,于4~5趾间多见。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鸡眼?
1、皮损呈豌豆大小,微黄,圆锥形硬结,质坚实,略高于皮面,表面光滑,有明显皮纹。
2、好发于摩擦及受压部位,以足底、趾间等多见,有明显压痛。
3、鞋履不适、长时间摩擦受压、足畸形、长期步行者易发本病。
中医对鸡眼的辩证分型
1、痰湿凝结
表面呈圆锥形硬结,灰黄色或蜡黄色,压之疼痛。舌苔薄白,脉滑。
2、湿热毒聚
结块四周稍红,略肿压痛。舌红、苔薄,脉微数。
治疗鸡眼的针刺疗法
1、取穴
主穴:阿是穴。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置,一般都随病而定,多位于病变的附近,也可在与其距离较远的部位。它的取穴方法就是以痛为腧,即人们常说的“有痛便是穴”。对于鸡眼患者而言即是患处。
配穴:痰湿凝结加阴陵泉、丰隆,湿热毒聚加曲池、委中放血。
2、针刺操作方法
局部清洗干净,穴区以酒精消毒,左手挤压鸡眼,使之略突起,右手持火针,尽量靠近患部,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入鸡眼中心基底部,将针柄稍加捻动,立即拔出。鸡眼大、角质坚硬的,采用围刺法,从鸡眼周围斜向鸡眼根部刺入3~5针。针毕,针眼处垫上小块消毒纱布以胶布固定,1~3天后取下。配穴均用泻法。1~2周后,若硬结处未变软,可再按上法施术一次。
细火针针体细、阻力小,便于深刺至鸡眼根部,故在临证中多选用细火针。另外,针刺的速度和深度要适宜。动作太快,恐刺穴不准;进针慢又恐针体由红变青,导致进针阻力加大,不易透达鸡眼硬结之根部;用力过猛,有可能伤及良肉,或造成弯针。
3、治疗要领及注意点
针具可根据鸡眼的大小选择,鸡眼小者宜用中细火针,大者可用中粗火针。治疗鸡眼时,要注意火针点刺的准确度、速度及深度。首先要看准后再进针,仓促进针可能对不准鸡眼的中心点。应以较快速度将火针垂直刺入,直至鸡眼基底部,但速度也不可太猛太快,太猛可能导致弯针,太快则不能焦化鸡眼角质和毛细血管,反易引起出血和疼痛。进针深度要到鸡眼根部,角质层无痛感,当针下阻力增加,患者有明显疼痛反应时表示已到根部,此时可拔针。
针毕,患者3日内保持局部洁净,不可接触污水,以免感染。勿穿过紧、硬底的鞋子,以减少摩擦和挤压。操作前应帮助病人克服恐惧心理。治疗后,一般10~20天鸡眼可从底部逐渐脱落。
鸡眼的中医疗法
中医认为,鸡眼是由于足部长期受压,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生长异常所致。本病病灶局限,易于诊断。
火针是较强的温通法,点刺鸡眼局部可行气活血,改善局部气血运行,并有软坚散结的作用,可使鸡眼自行脱落。阴陵泉为脾经合穴、丰隆为胃经络穴,两穴合用可健脾利湿化痰。曲池善治皮外科疾病,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委中是血郄,用放血的方法可泻血中湿毒、调畅气血。诸法合力,疗效显著。如果患者找不准穴位或者害怕疼痛也可以选择外用中药治疗,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玉优就不错,95%的患者表示一周之内疼痛明显改善,手机上也可以查到相关信息。
鸡眼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1、由于本病是患部长期受摩擦和压迫引起的,所以平时应穿舒适合脚的鞋,如不穿高跟鞋和硬底鞋,鞋内宜加柔软鞋垫。
2、平时还要注意不要用不洁剪刀、刀片等自行处理鸡眼或厚茧,以防感染。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以防引起糖尿病足。除火针治疗的头三天外,坚持养成每天晚上热水泡脚的习惯,以软化鸡眼和脚垫。
3、对于肥胖的患者,应适当减轻体重,避免长时间行走,以防足底受压过重导致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