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式太极拳易犯的六大误区

2018-01-26 14:01:58 易犯,太极拳,六大

练太极拳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习拳方法,如果在错误方法的练习下往往会使练习者误入歧途,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一定的危害,所以要了解太极拳常见的误区。

一、不可自专自用,固执不能。专求力则凝滞不灵,专求重则圆转不活,专求气则拘泥不通,专求轻神意涣散。身外形顺,无形中自增力感;心内中和,无形中自增灵感。练至功行圆满时,凝神于丹田则身重如山,化神成虚灵则身轻如羽,得其妙道,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不思可得,无形而生成神奇,力活气顺,虚心实腹,久练自达化竟。

二、不可觉得无趣,转学旁门。古时候有个寓言叫叶公好龙,说的是有一个人很喜欢龙,可是有一天,当真龙出现时,却魂飞魄散,仓皇逃窜。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心理用叶公好龙来比喻非常贴近,抱着虚假的、阴暗的、别有用心的目的来学习太极拳或者加入到一个太极拳活动的圈子中抑或是门户中,经过一段时间,感觉自己的举动和行动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定和预期的目的,因此,便向太极拳挥手告别。

三、不可心躁气浮,急于求成。心不静则神不宁,心肾不交则神气不通。心要静,心静神自宁,神宁心自安,心安气自行,神气相通,万象归根,静练出真功,功夫长进快。静养灵根气化神,处处静,时时静,行立坐卧不离静,静中求动生太极,不静不见动之奇。

五、不可心存打人念。否则,心动神去无所依,神杳气散无所归,好勇斗狠失心和。妄念一起横气生,肝气不平,阴阳不和,火水不济,久之五劳七伤与身俱存,稍有病痛则齐发而至,是为大害。练拳时,一志凝神,主于敬,养其诚,洗心涤虑,平心静气,一念无所思,一物无所著。

六、不可犯双重弊病。在太极拳最忌犯双重的毛病。两足同时用力着地使身体的重心分与两足叫做双重。反之两足同时用力,但身体的重心却完全支持于一足,是另一足的用力和躯干的用力相平衡符合于力学上支点的原则,便不是双重。这是普通对于双重的解释。不过,在太极拳中虚足并非无力,只是用于空处,所谓虚足有力,只是意念而已。王宗岳所谓偏沉则随,既指虚足无力而言,与双重同属一种毛病,所以它又说: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占煞。学者对于此点如不能认清,则虽无双重之病,边又会犯偏沉之病,其实这两者都是犯不得的。

以上是对双重简单说法,其实双重是一种现象并不是形式,是指全身的任何一部分,再任何时间只要发生呆滞现象,就是犯了双重之病,极易被人打出。如果使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很迅速地连续不断地有虚实变换,使实的部分在一时间用意识使它变虚,便不会被对方拿住或打出。拳论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渺就是指这中变化倏忽,虚实变幻不已而言。至于练习去除双重之病,可由大而小的去练,当练到精微时可使每一方寸的地方都能不犯双重之病,,甚至于一指之微 不犯双重之病。

建议:初学者不宜操之过急。起初还是从形式上捉末,由浅入深,慢慢锻炼﹑邻会,逐步达到不犯太极拳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