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三高、远离慢性病,这三种肉要少吃!

2018-04-04 15:59:16 肉要,慢性病,三高

文/营养在前线 梁方利

肉类含有蛋白质、B族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烟酸以及泛酸等人体必需成分,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必需的铁和锌,是均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建议每天食用肉类80~150克,但有些肉并不建议每天吃,营养在前线为大家揭秘这三种不宜多吃的肉类:

1、肥肉,脂肪含量高

肥牛肉、肥羊肉、肥猪肉等,这个“肥”字就指的是白色脂肪,当肉中脂肪含量大于30%时,我们就称之为肥肉。不同部位脂肪含量不一样,里脊肉的脂肪含量低(8%脂肪),而五花肉、肘子肉的脂肪含量就高很多(35%脂肪),脂肪含量高的肉通常口感更好。

红烧肉

脂肪是人体所需三大营养物质之一,它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有很重要的生理功能。在同等食物重量的条件下,提供更多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能量的两倍多。

因此肥肉吃得多的话,很容易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肥胖,此外,肥肉中的饱和脂肪酸会明显地影响血脂水平,进而增加高脂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梅菜扣肉

肥肉可以吃,但不宜多吃,吃畜肉时尽量吃瘦肉,吃鸡鸭肉时尽量去处脂肪。

2、动物内脏,胆固醇高

溜肝尖、夫妻肺片、爆炒腰花、卤猪肝等动物内脏制成的菜肴,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深受众多吃货的青睐。

炒猪肝

动物内脏富含蛋白质、钾、铁、锌,铁含量尤其丰富,并且是利于人体吸收的血红素铁,是补铁的良好来源。维生素A、维生素D 、B族维生素的含量也明显高于普通肉类。

夫妻肺片

虽然营养价值高,但是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较其它部位高,饱和脂肪酸含量也高,多吃易引起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尤其肝脏是代谢、解毒器官,难免会残留有毒物质和污染物。此外,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高,如果过量食用,可能会造成维生素A中毒。

动物内脏建议适量食用,一周一次,每次20g。

3、熏制、腌制、腊制肉,含盐量高

熏制、腌制、腊制肉是我国传统保存肉类的方法,通过盐渍、风干、发酵、熏制等加工处理制成的肉制品,从口感来说,咸香美味,油而不腻,稍不注意就容易吃多了。

青椒炒腊肉

这类加工方法为了防止肉类腐败,使用了大量的盐。盐含量高,易导致高血压,肾负担过重。腌制食物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增加患癌症的几率,更容易患上食道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同时烟熏会产生多环芳烃、苯并芘等致癌物质,经常食用会增加患癌几率。

熏制、腌制、腊制肉不宜多吃,一来其营养成分比不上新鲜食品,二来这类加工方法会增加患慢性病的风险和患癌症的风险,不能经常食用,偶尔吃一些别有风味,但考虑到它的高盐和致癌性,不宜经常吃。

这三种肉并不是完全不能吃,但考虑到对健康的影响,建议偶尔食用尝尝即可,在吃肉时,优先选择鱼、禽、瘦肉等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