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干净课堂】慢性病, 你所认识的十大认识误区

2018-01-06 12:09:21 认识,慢性病,课堂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盘点了关于慢性病认识的10大误区,对号入座后发现身边很多人都中枪了呢!快来看看,这里是否也存在你的认识误区?

误区1:慢性病主要影响高收入国家

误区2:中低收入国家应该先控制感染性疾病,再说慢性病的事

就连一些医生也留言表示不能理解收入较低的农村人或进城务工人员为什么患上心血管疾病或者糖尿病的几率那么高。

误区4:慢性病主要影响老年人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慢性病都会同等程度危害男性和女性,但由于行为因素的影响,比如男性烟民较多,而女性受厨房油烟影响更多等,使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产生差异。

许多人认为,如果因为生活方式不健康得了慢性病,那就应该责怪患者自己,但这其实并不公平。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只有当一个人有公平的机会获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有充分的支持作出健康选择,个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完全的责任。

对儿童来说这种“没得选择”更加明显。儿童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也无法选择是否被动吸烟,当然,他们也不会明白自己行为的长期后果。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政府应当增进居民健康和福利待遇,在向弱势群体提供特殊保护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那些没有能力做出更多选择的人,政府应该予以帮助和支持,这样才能减少患病风险和社会不公的发生。

误区7:慢性病无法预防

有些人觉得,慢性病不像传染病,把传播途径切断,或者打个疫苗,就能起到预防作用,所以好像也没有什么能做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最近在一篇文章中说到,中国94%的中风都是可以避免的!实际上许多慢性病的诱发因素和风险因素的研究都已比较透彻,如果好好地控制这些诱因,80%以上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都将可以避免,超过40%的癌症也可以预防。

误区8:慢性病是不可治愈的疾病

人类的慢性疾病都是多系统功能在单一器官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慢性病是系统问题。一个病的发生不要说是多系统功能紊乱造成的,就是一个系统问题,医生也解决不了这样的问题,所以总会说慢性病是不可治愈的疾病。但是通过营养素,让破损的细胞修复、再生,可以将组织器官原来的缺损修复。这样我们可以看出治疗慢性病是多么的简单,身体有极其强大的修复能力,只要我们把修复的营养素给足,病就自然可以治好了。

误区9: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代价很高

既然三分之二的死亡率都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看上去有一股代价不菲的感觉。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许多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方法并不昂贵,甚至可以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得以实施,比如某些控制心脏病并发症的药物,过了专利期之后,其生产成本极低,就算是最贫穷的地区居民也可以承受。

但是在情况更为复杂的中国,低价药物的生产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同时,上述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善等,又与国民的个人收入和政府福利政策有关。在中国,慢性病的预防做得不是太好,心血管疾病和代谢病整体发病率的控制也谈不上“在掌控之中”。

误区10:凡人终有一死

这句话没错,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要在漫长的煎熬、痛苦中等待死亡的降临。绝大部分慢性病不会一下人就没了,而是缓慢进展,尤其在慢性病管理不力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不得不看着疾病一点一点侵蚀身体,出现越来越多的并发症,忍受越来越多的痛苦。死亡不可避免,但只要积极参加营养调理,避免满是病痛的生活是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