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锅的时候我们都吃了些什么?——各类食材及营养价值(上)

2018-04-15 06:58:28 各类,吃火锅,食材

关于火锅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在三国时期或隋炀帝时代,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斗”就是指火锅。可见火锅在我国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了。四川火锅早在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记录。可见其历史至少在1700年以上。

我国火锅饮食历史悠久,种类多样,又几乎涵盖了我们常用的所有食材,那么每类食材的营养和养生价值是什么呢?

1.谷类及薯类

谷类包括米、面、杂粮,薯类包括马铃薯、甘薯、木薯等。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膳食纤维及B族维生素。

谷类脂肪含量较低约2%,玉米和小米可达3%,谷类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质量较好。从玉米和小麦胚芽中提取胚芽油,80%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为60%,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中医养生:

本类食物大部分味甘性平,少数偏凉或偏温,大多有健脾和胃,强壮益气之功。

玉米:可调中和胃,又能渗湿利水。

大米:炒焦,水煎服之,可治婴儿吐奶。

番薯: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通便;尚有减肥、防止动脉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作用,被誉为“健康长寿”食品

土豆:健脾和胃,益气调中,解毒消肿之功效;可防止动脉硬化,保护心肌,被营养学家称为“十全十美的食品”。

2. 动物性食物

包括畜、禽、鱼、蛋、奶及奶制品等。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其中所提供的蛋白质可与粮谷类中的蛋白质互补。

畜禽肉类:畜肉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0%-20%,氨基酸构成比例接近人体需要,易被人体充分利用。禽肉蛋白质含量约为16%-20%,其中鸡肉和鹌鹑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一般来说,心、肝、肾等内脏器官的蛋白质含量较高,畜肉内脏含有较多的胆固醇,脑中胆固醇最高,每100g可达2000mg以上。矿物质含量瘦肉高于肥肉,内脏高于瘦肉。鸭肝铁含量最丰富。牛肝养肝维生素A丰富。猪肝维生素B2丰富。禽肉含有较多维生素E。

鱼虾类:鱼类蛋白质含量约为15%-20%,较畜、禽类更易消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促进大脑发育、预防大脑衰退、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鱼油和鱼肝油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

禽蛋类:蛋白质含量12%左右,蛋黄中较高,脂肪、矿物质、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蛋黄中。

中医养生:

畜肉类:性味以甘、咸、温为多。益气助阳,补益阴血,适宜先后天不足及诸虚百损之人。

猪肉:补中益气、滋阴润燥,丰肌泽肤。凡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以不食或少食为宜。

羊肉:益气补虚,温经补血,温肾壮阳。凡外感邪热,或内有热者忌食。

牛肉:益气血,强筋骨,补脾胃,除湿气,消水肿。热盛或有湿热者不宜食用。

禽肉类:性味甘平的较多,其次为甘温,还有甘淡的。甘平益气,甘温助阳,甘淡渗湿通利。

鸡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滋养五脏等功能。不宜多食,易生热动风。

鸭肉:滋阴补血,利水消肿。多食滞气、滑肠,脾阳虚,腹泻者忌用。

蛋类:滋阴润燥,养心安神,养血安胎。

淡水鱼:大都有利尿消肿、安胎通乳、益气健脾、清热解毒、祛风利湿等作用。

海鱼:一般有和中开胃、养血滋阴、补心通脉等作用。

淡水虾:补肾壮阳,通乳托毒。有疥疮、风疹、湿疹、癣症等慎用

海虾:补肾壮阳,化痰开胃。阴虚火旺和疮肿等皮肤病患者忌食。

3. 豆类及其制品 包括大豆、其他干豆类及其制品。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

其中所含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含较丰富的赖氨酸,有利于与粮谷类食物互补。所含脂肪中必需脂肪酸含量比较丰富,含较丰富的磷脂,不含胆固醇,是老少皆宜的食物之一。大豆含有较多的磷脂,是高血压、动脉粥状硬化等疾病患者的理想食物。食用富含纤维的豆类食品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对冠心病、糖尿病及肠癌也有一定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中医养生:

黄豆:益气养血、健脾宽中、润燥消水。

黄豆芽:清热利湿。

豆腐: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催乳。

蔬菜、水果、菌藻类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资料《临床营养学》、《中医养生康复学》

分享康复~分享故事~欢迎指正、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