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锐评丨头腾大战,被边缘化的用户权益如何保障?
6月1日,腾讯将运营今日头条和抖音的字节跳动公司起诉至法院,指其不正当竞争;后者也于当晚宣布起诉腾讯,理由同样是不正当竞争。
图据东方IC
这一波对战其实是争夺短视频市场的巨大增长红利。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短视频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短视频兴起,2017年短视频火热,市场规模达57.3亿,同比增长达183.9%。预计2020年短视频市场规模将超300亿。然而,由于互联网终端用户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短视频也越来越需要争夺碎片化的终端用户时间,争夺注意力资源成为争夺这一红利的必由之路。
腾讯的QQ和微信是巨大的潜在注意力资源富矿。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对接短视频的巨大流量就成为其战略举措。因此,在微信终端禁止抖音等非腾讯系短视频的接入和转发并不是一时的冲动之举。
如果单纯地在商言商,腾讯的这一商业举措无可非议。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中却引发了严重的互联网治理困境和对用户信息选择权利的侵害,网民不得不在微信和头条抖音之间二者择一。大型互联网平台在商业利润与其公共责任之间的悖论再度凸显,公众不得不抱以深深的疑虑——一个开放的互联网生态是否还有可能?
二者择一的人为困局在互联网上已经屡见不鲜。
人们记忆犹新的2010年3Q大战,已经里程碑式地标志了二者择一的互联网争夺战到来。包括苹果、谷歌、脸书、亚马逊云计算平台等的行业巨头,无不采用了类似策略,以在资本碾压对手之后,进一步在终端用户群中圈地,扩大市场优势地位,最终收割红利。仅在2017年就有阿里巴巴京东“二选一”争论、菜鸟顺丰数据接口关闭、微信封杀淘宝客、苹果微信打赏风波等都是二者择一冲突,均给互联网用户造成了不便乃至损失。
其中最重大的损失是终端用户的自由选择权。这一权利基于互联网的公共开放性和自由准入性。看似免费的互联网平台(例如QQ、微信等)却并非无成本的经济品。为了维持其免费供给和便利性,这些平台需要长期而且巨大的投入。这样就出现了经济学所说的典型的公共品困境——成本投入者无法排除搭便车的用户,而且他们的潜在收益又依赖于不断增长的用户数量。其他一些商业经营者(主要是服务供应商)也同样可以搭上这趟便车,撇开平台供应商与终端用户实现双边交易,收取平台外溢的巨大商业红利。也就是说,互联网平台的收益与成本外部化了。
如果平台供应商不能使收益内部化,确保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正常因果关系,就会丧失掉维持和改善平台的激励。最终同样是用户受损。为此,平台供应商便采取了提高粘度和市场优势地位的策略。二者择一便在所难免。但这又在实质上使得竞争商共同将用户视作鱼肉,予取予求,将用户的各项信息权利边缘化。这些权利包括选择权、隐私权、知情权等。而平台供应商在自供服务之后,会将服务供应商晾在一边,终端用户作为消费者同样无法享受到服务供应商的竞争所带来的好处。
看来这是一个由互联网的公共属性与私人属性引发的悖论。平台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终端用户似乎不可能同时得利。头腾大战和同类事例不过是提示了互联网在进入大资本运营时代后必然出现的治理困境。这是所有参与方都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在没有找到可靠的解决办法之前,我们最期待的还是包括政府、企业和用户在内的各方能坐到一起,真诚地对此展开公共磋商,寻求最佳的互联网治理之道,争取一个三方共赢的局面。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各互联网企业,特别是平台供应商在本来开放的互联网空间大搞跑马圈地的割据。因为这绝非互联网的最优解。
目前,公众和治理者必须认识到,要坚持互联网的开放精神,的确更需要智慧,更需要对公共事务的关切。
END
文丨穆一辰
编辑丨冯玲玲
如果您发现本新闻有虚假不实等问题
欢迎向我们后台留言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