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只有乡陌, 炉火炊烟清风拂面

2018-01-03 06:51:53 拂面,炊烟,炉火

世界那么大,每个人都想出去走走,都想到处看看。只是有的人,看了,回来,变了;有的人,看了,回来,依旧。我不能完全苟同与这些人,我也想到处走走,我只是想换个思想,换个空间,换个角度的去发现一些令人触动的感觉。

偶有闲日,我坐在窗前翻着一本书,逼着自己静下心来去寻找那密密麻麻的蚯蚓般的文字轨迹。眼角余光瞥了眼窗外的小巷子,就想到,我们每天从家里上办公室,上学校,上菜市场,回家,每天都要走上一里多路,走上个十几二十年,也有个几千近万里地了吧?倘若每一次走过那条街,都以陌生人的眼光去欣赏,去认识它,看着什么都是新鲜稀奇的玩意儿,就不会对这条老街“视而不见”了,那也就跟“行万里路”没什么不同吧!何必非要追求漂洋过海呢?

其实,你身边值得一看的很多。寒天清早,街道两旁的小贩已经有人开始蹲着生小火炉,燃烧的柴禾一加上煤球就哑了,扇几下突然冒出滚滚白烟,我喜欢在那个白烟里穿过。随着吱~~吱~~的声响,一个接一个的店铺打开了门,也有人顺着门缝先探出头观望街上有没有客人,随后又缩回屋里。

慢慢的,人稀稀疏疏的多了起来,烤红薯的大炉子冒着热气与那黑红相间略带点焦的红薯像极了。

小饭铺已经开始在门口煮小米南瓜粥了,吃起来虽不见得好,但那热气腾腾南瓜味也还吸引着来往的觅食者,颇有种“暖老温贫”的感觉!

有人骑着自行车缓缓而过,车后面十有八九坐的是风姿楚楚的年轻女子,再不然就是儿童。可是现在我看见一个绿衣的女孩骑着车,载着一个小老太太,多半是她的母亲吧?此情此景,感人至深。毕竟李逵驮着他母亲的时代已然过去了。车上的小老太多少有点窘,有点紧张。她两脚悬空,兢兢业业的坐着,满脸的心虚,手紧紧的抓着绿色的裙角,迎着风,张嘴微笑,笑的舌头估计都发了凉。

天刚有黑影,街上的行人便突然都冒了出来。“里面请,楼上雅座,糖葫芦喽,降价大甩卖了……”各种噪杂的叫卖声,吵闹声充斥着整个小巷子。仅有的成衣铺却早早关了门,透过微黄的路灯,橱窗里木质模特儿身上的皮大衣已给剥去了,她光着脊梁,背朝窗外,其实她大可不必如此守礼拘谨,因为即使面朝外也不会勾引起夜行人的绮思,毕竟路灯的光很弱很弱。

我倒是喜欢一家理发店的橱窗,张着绿色的帷幕,帷脚下永远有一只小白猫在走动,仿佛空中掉下的碎发永远落不到它身上,当然,它歪头倒睡的时候也有,总是那么恬静,舒坦……

望着窗下落魄的小巷子,欣赏着普通生活的交响曲。我永远忘不了那条昏暗的长街,忘不了孩子时守着炉火,坐在路牙子上,满怀的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