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全靠老师, 你的孩子就废了

2018-01-05 05:50:39 全靠,教育,老师

父母们把孩子送到学校的时候,总是会跟老师叮嘱说:孩子就交给您了,麻烦老师多关注了。

在我们国家,老师被称为“园丁”,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们觉得老师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领路人,在孩子的前半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

但是,恰恰相反,对孩子起到最大影响的并不是老师,而是父母本身。

“哈佛毕业演讲中国第一人”何江,出生寒门,上的也是普通学校,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逆袭成功,哈佛大学博士毕业后又考上了麻省理工大学的博士后,被福布斯评选为30位30岁以下医疗健康领域青年。

在参加湖南卫视《儿行千里》节目的录制时,何江经过观众席时向大家鞠躬致意,自信的笑容让所有人都倍感温暖,也让人感受到了他谦逊的家教。

节目中,何江说,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成功的路对农村孩子来说是很“窄”的,所以父母总是告诫他和弟弟:“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如果没有父母的鞭策和坚持,他可能会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外出打工或留下务农,根本不会有现在的这份荣誉。

虽然何家经济条件并不好,但何江的父母却有个坚定的信念——宁愿在家喂猪也不外出打工,每天坚持阅读,坚决不打牌。因为这两个坚持,何江说,他和弟弟没有像老家很多小伙伴一样成为“留守儿童”。

何江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无论白天的农活儿有多累、多苦,爸爸都会在睡前给他和弟弟讲一些他自己编的励志故事来鼓励他们追求上进。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正是因为父母潜移默化的滋润,他才能一直能坚持自己的梦想。

说到底,教育就是拼父母的。虽说有好的经济基础,孩子的教育会更好一些,但这并不表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就注定会落于人后。

对一个孩子来说,能让他受益终生的一定是良好的教养,而不是父母给他的金山银山。培养孩子良好的教养,一定离不开这五点:

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品行

俗话说:不成才要成人。一个人无论成绩怎样,最重要的一定是他的个人品行。道德能够帮我们弥补能力上的缺陷,但是能力却无法掩盖道德上的缺陷。而一个孩子的品行跟他接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记得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孩子在电影院踢别人的座位,被对方提醒之后,孩子的妈妈不仅没有制止孩子,还在电影结束之后,对对方拳打脚踢。

很难想象,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之下,孩子还会有比较好的道德品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日常的一言一行会对孩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要想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格,父母千万不能忽视自己的榜样作用,所谓“身体力行”嘛。

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可见,习惯会对一个人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何江说:父母每天坚持阅读、坚持不打牌,宁愿养猪也要陪伴孩子,正是因为父母的坚持给了他们很好的榜样,所以他们才没有和村里的其他小伙伴一样,才能朝着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最终改变了命运。

如果父母本身能积极进取,拥有良好的习惯,孩子一定会青出于蓝,成长得更好。

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现在的教育改革,越来越看中语文,看中孩子的阅读能力。

我们也常常会听见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看书,家里该买的书都买了,嘴唇都磨破皮了,孩子就是不爱看。扪心自问一下,你自己爱看书吗?

大作家金庸曾经回忆说:小时候,家里最多的就是书,大人们爱看书,他也跟着看。而正是这些书籍,培养了金庸很深的文学素养,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娇弱,经不起一点儿挫折,为一点儿小事就有可能放弃自己的生命。

现实社会是非常残酷的,如果孩子经不起挫折,无论孩子有多优秀,一旦遇到打击,很有可能就一蹶不振。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提高孩子抗挫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孩子成长的更好。

让孩子拥有幸福感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一生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一个家庭和睦、父母相亲相爱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他的心理状态相对来讲一定会更好,心态上也会更阳光一些。

而原生家庭的环境跟父母自身是分不开的,所以,父母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对孩子也会有积极的影响。

再优秀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也就几年的时间,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却是终生的。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