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小学的最佳年龄,不是6岁也不是7岁,而是要看这几点
文|秘籍君
每年孩子从幼儿园入小学,都是家长最焦虑的时候。除了择校之外,家长们最忧心的就是孩子上学适应不,学习能跟上不?甚至有的家长,孩子出生后还一直是职场妈妈,等孩子上了小学一年级,不得已辞职,回家专门辅导孩子。
有的家长会说,让孩子晚一年上小学,就好办了,比如6岁多已经到规定上学年龄的,可以延迟一年上学。孩子长大一岁,适应能力会更强。有不少家长,针对孩子是6岁多还是7岁多上小学,也颇为纠结。
实际上,如果孩子能力具备,再让他在幼儿园里待一年,也是种浪费。著名教育专家钱志亮教授说,孩子入小学的最佳年龄,不是6岁也不是7岁,而是要看入学成熟水平达到没。这个入学成熟水平,包含以下几点。

视知觉能力
视知觉能力,是指眼睛的观察能力。如果视知觉能力薄弱,很容易字母“b”“p”不分,“p”“q”不分,“上”“下”不分。这样的孩子在做作业时,一方面总是写反字,另一方面总是看错题。要么漏写一行,要么根本没注意到卷子背面还有题。孩子出现这些状况,家长别总怪孩子“马虎”,其实是他的视知觉能力没有达到。
这方面能力的锻炼方法有:让孩子拼拼图,多走迷宫,多做一些“找不同”“找相同”的游戏。

听知觉能力
听知觉能力是指“会听”,在听的过程中能够筛选出主要信息,不至于漏掉。有些家长会发现,自己跟孩子说话时,孩子总是处于放空状态,问了几遍还跟没听见似的,这就是听知觉能力没达到。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总是走神。
想要锻炼这方面能力,就跟孩子多做听觉小游戏。比如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小声传话”游戏。同时在跟孩子说话时,要求他看着你的眼睛,你说一句,让他重复一遍,这样慢慢锻炼下来就会有大改善。

运动与神经协调能力
这个关系到孩子手指的灵活度,进而关系到写作业的速度,以及写得是否工整。孩子在课堂上是否能稳稳地坐着听课,是否有“定力”,跟它也有关系。
想要看孩子入学前能力是否达标,看他6岁前会不会骑不带辅助轮的自行车就知道了。如果不会骑,一方面尽量教会他骑车;另一方面要多做关于身体平衡能力的运动,比如有事没事沿一下水泥边、学轮滑等。
知觉转换能力
是指视知觉和听知觉的转换。比如上课听讲做笔记,就是一边看黑板,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在笔记上记重点。有的孩子这个能力达不到,不仅老师布置的任务他复述不完整,而且看图说话之类的内容也学不好。
孩子一边看绘本,一边听家长读,就能锻炼这方面能力。最好还能复述下来。
最后两项是数学准备和社会适应能力。数学准备是指孩子心里有“数”的概念,在玩玩具时家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分类、排序,甚至用积木块引导孩子做加减法的启蒙,就属于数学能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就是指孩子的社交能力,这是孩子上小学后能融入集体的保证。
你家孩子是几岁入小学?这几项能力都准备好了吗?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热门内容
高赞内容
最新展示
- 2015车间工人年终总结-2015年车间工人工作总结
- 业务助理年终总结范文-2015-2016商务助理个人年终总结
- 三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2016年高三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成绩揭晓,还留下多少遗憾
- 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2016年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 重庆市丰都县民政局-重庆丰都民政局扎实开展“七讲”践行“三严三实”
- 出纳个人年终总结范文-2017房地产出纳年终个人总结范文
- 护士个人工作总结3篇-2017导游个人工作总结4篇
- 车间管理人员工作总结-2016年车间研发人员工作总结
- 2014年班主任工作总结-2014高一班主任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 行政助理年终总结-2017行政助理个人年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