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方法解决, 孩子对外好性格, 回家之后难相处的“怪性格”

2018-05-06 08:22:16 性格,对外,解决

文|文儿

社会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是,中国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而孩子成年之后同样不懂得尊重父母,并不是说年轻人没有素质,只是家庭教育的部分缺失,我们懂得尊重老师,老人,辛苦的服务人员,甚至是大马路上的陌生人,我们把耐心和礼貌都留给了外人,回到家之后稍不满意就是大吼大叫,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缺失。

有的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体谅父母的辛苦,能够和父母亲密相处,除了孩子自身天然性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引导教育

三个方法解决, 孩子对外好性格, 回家之后难相处的“怪性格”

1. 从小就懂得尊重孩子

孩子对外人谦逊有礼貌证明孩子明白怎样做才是正确的,那为什么回家之后面对最爱的人反而暴躁爱生气呢?还是因为父母日常相处中喜欢对孩子用呵斥命令的语气说话,孩子会条件反射性的在和家人说话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学会耐心温和的和孩子交流。

三个方法解决, 孩子对外好性格, 回家之后难相处的“怪性格”

2. 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让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

很多家长自己认为喜欢分享的孩子是好孩子,在孩子还没有弄清楚所有权概念时就被被迫分享,家长认为入学前会算数的孩子聪明,就硬是让孩子学数学,幼儿游泳馆里家长认为孩子能在水里坚持时间久孩子就很棒,不管孩子是否害怕,就硬要让孩子尝试等等,这都会让孩子产生失落,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健全性格的养成。

三个方法解决, 孩子对外好性格, 回家之后难相处的“怪性格”

3. 和孩子商量时缓慢的引导孩子

很多家长确实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意愿,但是很少有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往往都是孩子说过之后,和自己想法不一致或者孩子的答案自己不满意,就会要求孩子听自己的,再者是没有耐心去引导孩子,说两句自己就厌烦了,这也会成为孩子长大之后在外人眼里性格好有涵养,但回家之后却很难和父母沟通相处的原因,所以如果孩子说的不对要慢慢的引导,绝不是一蹴而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