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维生素K! 女婴颅内出血, 医生说是妈妈坐月时, 青菜没吃够!

2018-01-26 09:01:58 没吃够,颅内,女婴

东莞的刘女士

刚刚满月的女儿,

险些因为缺乏维生素

导致无可挽回的后果。

几天前,她的孩子突然出现呕吐抽搐、甚至昏迷,最后连瞳孔都散大了。孩子头颅CT显示其左侧额颞顶出现亚急性硬膜下血肿,颅内压急剧增高而形成了脑疝,随时有生命危险。

而导致孩子出血的罪魁祸首竟然是缺乏维生素K。得知结果的刘女士怎么也不相信,这竟然还和自己坐月子的饮食习惯有关。

婴儿维生素K缺乏症

近20年来,全球各地相继报道了许多有关婴儿维生素K缺乏出血及相关研究进展,认为维生素K缺乏症是世界婴儿出血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维生素K缺乏可发生任何部位的出血,但最严重的是颅内出血,维生素K缺乏是婴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

维生素K——凝血必需因子

维生素K的主要功能是激活凝血因子,发挥凝血作用,防止出血发生。

人体内的凝血因子有13种。其中与维生素K有关的有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这些凝血因子在体内的合成和激活需要维生素K,又称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

当维生素K缺乏时,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活性,凝血功能障碍,凝血时间延长,导致出血的发生。

新生儿及小婴儿为什么易于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呢?

1、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新生儿期仅为正常成人的30—60%,凝血因子随年龄增加,生后6—8周接近成人水平

2、母体内维生素K难以通过胎盘,造成母体内及新生儿脐带血中维生素K含量的显著差异。

3、新生儿及小婴儿合成维生素K的肠道菌丛不足,合成的K2不足。而新生儿及小婴儿生长发育快,维生素K的需要量明显增加,更显不足。

维生素K缺乏出血,95%以上发生纯母乳喂养婴儿,母乳喂养是新生及婴儿出血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

(1)母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低。新鲜牛奶中维生素K1的含量为母乳的4—10倍,而有些国外配方奶中维生素K的含量为母乳的数十倍。

(2)母乳不仅维生素K含量少,且含有多种抗体,这些抗体对于减少呼吸道疾病和肠道感染是有利的一面,但它能抑制肠道内合成维生素K的正常细菌如脆弱杆菌和某些大肠杆菌的生长

母乳喂养婴儿小肠产生维生素K的菌丛数量比吃牛奶的小儿少。血中维生素K含量低于吃牛奶婴儿,所以母乳喂养婴儿即使生后1—2个月内,维生素K仍低下,血液凝固功能仍较差。

哪些新生儿、婴儿最易于发生维生素K缺乏造成的出血呢?

(1)出生前妊娠母亲接受抗惊劂药(鲁米那、苯妥英钠),抗凝血药(肝素、双香豆素、法华令),抗结核药(雷米封,利福平),化疗药物(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等)。

这些药可加快体内维生素K的降解氧化,阻断维生素K的还原,是导致早发性新生儿出血病的主要原因。

(2)婴儿肝胆系统疾病和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胆管扩张,胆汁淤积,新生儿肝炎,乳儿肝炎,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

这些疾病造成肝细胞损害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加上胆汁分泌到肠道减少或缺乏,维生素K吸收障碍,引起维生素K缺乏。

(3)胃肠道感染,腹泻尤其是慢性腹泻婴儿,由于腹泻时肠道菌丛紊乱,肠道内的正常菌丛减少,合成维生素K2的功能受阻。

肠炎时肠道维生素K的吸收不良,大便排出增加,使维生素K缺乏。

(4)长期使用抗生素,较长时间使用β-内酰氨类抗生素如头孢类抗生素,抑制肠道正常菌丛繁殖和合成维生素K2,抑制凝血因子的羧化反应,使凝血因子活性降低,产生凝血因子低下性出血。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发生时间

(1)早发新生儿出血,发生在新生婴儿出生后24小时以内。

(2)典型新生儿出血,生后1—7天。

(3)迟发性出血,生后8天—12个月。

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可以发生在任何部位,早发性出血头部血肿较多典型新生儿出血胃肠道出血较多迟发性出血颅内出血较多

四川赫尔森康复医院专家表示,一般而言,中国的儿童不需要补充维生素K,但是建议哺乳期护理时,母亲要多吃一些蔬菜,包括青菜、豆制品等都可以,正常小孩的日常饮食,一般不会导致维生素K缺乏。

科学研究证明,各种深色绿叶蔬菜,如菠菜、卷心菜、牛奶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哺乳期的妈妈应注重膳食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