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与“狼爸虎妈”

2018-01-26 15:12:22 爸虎妈,青蛙,旅行

这几天在朋友圈里,一只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的青蛙火了。面对这只调皮乖谬的“蛙宝”,我们这些你争我抢当其“父母”大人们,佛性十足——以平常心看待孩子成长,以静待花开的心态追求爱与和谐。有了“皈依我佛、看淡一切”的从容,成了名副其实的“佛性爸妈”。

我蛙就知道看书看书,怎么就不知道出门看看。

有看书的功夫,出去找个对象回来也好啊!

我家蛙三天没回来了,我简直吃不下饭,睡不了觉。就盼着它回来!

我蛙一回来就背着我写信也不让我看。

……

看到这些留言,一幅幅寓教于乐的亲子画面,想想都让人感动。真是父慈、母贤、子孝,一派其乐融融。

线上我们这些佛性十足的爸妈一到线下,面对自家“熊孩子”时,立马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虎爸狼妈”满天飞。十大戒律、八个不准、六项必须……以各项明文条款为先,威胁、贿赂、利诱、打骂等高压手段为辅,让孩子必须走父母为其选择的道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一个个高压成才的神话,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专断对待孩子的生动案例和充分理由。

其实,让家长淡定从容的对待孩子的成长,很难。我们处在一个过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不能自拔。成人世界的压力,让父母充满焦虑。父母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成长,生怕孩子在人生漫长的竞赛中落败。别人的孩子幼儿园已经学习小学一年级的课程了,我也不能落后,甚至更要超前。

大家都在用“二十五岁”的标准来要求十几岁甚至只有几岁的孩子,通过各类教育,我们有了孩子成长的“神奇遥控器”,而且是一个只有快进键的遥控器。按遥控器的人很有成就感,单快进的人生,一定会少掉诸多的快乐和成长的记忆。一个丰富多彩的成长历程,被一个个单一的学习指标取代了,无论是英语、数学等辅导班,或者是围棋、帆船、击剑等兴趣班或沙龙。

我们关爱孩子,却没有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去想一想。每个阶段都有成长的客观规律,多学一些儿童心理学知识,科学的去认知孩子的成长每一步。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时,他会慢慢失去自我,掩盖本真,成长的生命体验将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却体会不到“优秀”所带来的“幸福感”。幸福感缺失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

不能从“溺爱”的极右,滑向“专断”的极左,我们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的“中间路线”。每一种育儿方式都有它的优点和弊端,想要发挥它的最大价值,那就必须符合自家孩子的天性。违背孩子天性,采取过激的教育方式,受到伤害的最终还是孩子。

为人父母,我们需要像对待“蛙宝”一样,对待我们的“熊孩子”,家庭教育要在爱和约束之间达成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