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养个日本青蛙都不愿意生孩子, 现在的年青人怎么了?

2018-01-23 05:02:50 年青人,养个,青蛙

这几天,一股养蛙热潮悄悄出现了。一只青蛙占领了许多人的朋友圈。

玩过《旅行青蛙》的人普遍感受是:仿佛青蛙是自己的儿子,突然有了一种做父亲做母亲的感觉。

要说这款游戏有什么亮点,其实拨开他的外衣,它只是一个单纯到不能再单纯的放置类游戏。

收割三叶草→给呱准备行李→呱出去旅行→呱不在的时候收收邮件→新的一波三叶草又长出来了→呱回来了→继续准备行李→呱又出去了。

而当呱外出时,你又无事可做的话,那也只能看看呱带回来的照片和纪念品,粗略地了解下呱平时到底去了哪儿,干了些啥,这也是这款游戏被归为“佛系”的原因。

一只随心随性,说走就走的呱,去了哪儿,干了些啥,几乎完全不受你控制,你所能做的就是给他准备好下次出行的行李,时不时看看它又寄了些什么回家,一切随缘。

有些人的呱,回来之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活脱脱变成了一只仿佛被社会伤害过的啃老呱,每天吃了睡,睡了吃。

还有些人的呱,出了门就音信全无,人间蒸发,也不知是淹死在了回家的路上还是一出门就出了车祸,也可能是便当准备的不够,饿死了。

而你在养呱过程中经历了种种操劳、挂念、担忧、欣慰之后,恍然大悟:

这,大概就是父母吧。

而微博里面很多用户都把这只青蛙当成是自己的“孩子”,青蛙在家的想他出去走走,不在家的时候又是十分想念。

不过,尽管很多人说在这款游戏里体验到做父亲母亲的心情,实际上,中国2017年出生率与2016年相比,减少了63万

而在2017年里,二孩出生数首次超过一孩,也就是意味着,很多家庭里连一个孩子都没有。

在以前,计划生育的执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人数过多的现象。不过,副作用是人口老年化加快。

因此,在前几年政府想出的对策是:全面开放二胎。而在当时,许多人都看好这个政策,觉得全面开放二胎能够缓解中国人口老年化的现象。

不过目前看来,政策推动还有困难。

现在,中国社会同时具备三个特点:

贫富差距大

社会流动性正在减弱

过分强调为人父母的责任,形成道德压迫

传统观念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已经越来越少被人提起。

而一些父母也告诉自己的子女:你们以后生不生孩子、甚至结不结婚也不重要,你们生活得开心,我们就放心了。

因此,在生活的压力、上班族焦虑增多,更重要的是“穷”的情况之下,不生孩子也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

不过不生孩子也没关系,来养青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