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科, 激素被“污名化”, 是时候为它“正名”!

2018-07-28 23:29:47 污名,正名,儿科

让大家害怕、拒绝激素,其实是糖皮质激素,是激素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而已,不是代表所有的激素。在临床我们把糖皮质激素称为“激素”,而盐皮质激素、性皮质激素等也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家族的成员之一。

在儿科, 激素被“污名化”, 是时候为它“正名”!

大家害怕的原因是用激素的副作用,其实这只是我们对糖皮质激素的片面的了解,医生之所以会用到糖皮质激素,因为这是临床医生根据病情需要,也是治疗方案中快捷武器,这种关系有点像灭火器与火的关系,对于病人的病情有很快缓解、挽救生命。其实,糖皮质激素就是一把“双刃剑”,一定要用好它。

临床常用的代表药:强的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具有抗过敏、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有些疾病急性期,激素能遏制免疫反应对人体的伤害,对于生命垂危的患者能挽救生命;在非急性期,若用其他药物没有疗效、疗效不佳,有时候会考虑用激素药来过渡。根据病情不同,激素冲击疗法、或长期使用激素治疗,遇到这种情况不要自行停药,让医生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在临床也有反跳现象的出现,这是激素药减量太快、太大、或者患者自行停药,导致原来的疾病症状很快出现或加重。

下面就是大家眼中拒绝激素的原因:出现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肩,多毛,骨质疏松,水肿,低血钾,高血糖,高血压等,这些都是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引起水、盐、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以及治疗过程中会有诱发感染的情况出现;对于消化系统疾病会加重溃疡;出现失眠等。

这也是为什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要到医院,让医生根据疾病、病情等来决定是否使用,或使用哪种类型的制剂、激素剂量、给药的方式、疗程,等来综合评估,同时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目的就是提高疗效,尽可能减少药物副作用。

在儿科, 激素被“污名化”, 是时候为它“正名”!

激素在儿科被拒绝率非常高,家长一听到激素就害怕;但是躺在病床上的孩子严重感染、哮喘、肾病等需要用激素,和家长反复沟通,这中间家长会有家长问“医生,还有没有其他治疗方案,孩子太小了!”,或者治疗过程中,孩子的病情突然加重了,原来是家长担心激素的副作用,擅自停药。在家长眼中激素猛于虎,既然都知道危害,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就更应该严格遵医嘱用药,把不良反应降到最低。

孩子使用激素的过程中,家长问的最多的问题:吃激素后变胖了,怎么办?为什么孩子更容易感冒发烧?孩子比之前易饥饿?为啥吃激素后长痤疮?会不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这些都是门诊高频次的问题。

现在解答如下:

1、长期服用激素后变胖怎么办?

长期使用激素,会出现向心性肥胖,尤其对于女孩子,很容易有抵触情绪。遇到这种情况停药后会好转,服用激素过程中也会逐渐减量,都有所缓解。

2、饥饿

孩子服用激素后容易饥饿,饭量也相比之前增多,这些都是激素的不良反应。这种食欲增加是一过性的,即使这样,家长也要注意控制孩子的饮食,避免肥胖。一般停药后食欲会慢慢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