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奉汉武帝命出使西域目的不可告人 但事与愿违开辟了丝绸之路

2019-01-21 09:45:55 张骞,不可告人,事与愿违

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月氏和乌孙抗击匈奴之战略意图,但事与愿违,出使西域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因而,这一历史事件的初衷被后人误读为张骞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至今举世称道。

汉武帝时期,匈奴已经在北方草原上称雄,一直威胁汉朝的统治。

《汉书·张骞传》记载,汉武帝为了配合在军事上反击匈奴,故于建元三年(前138年)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目的在于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走廊打跑的月氏,以便共同夹攻匈奴。其时月氏已迁至大夏之地(今阿富汗北部),生活安定,不愿东返复仇。

故张骞没有达到目的而还。张骞在出使途中,被匈奴浑邪王部扣留了十多年,后来逃出,历经艰难回到汉都长安。

张骞第二次出使在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这次出使的目的在于联络驻牧于今伊犁河上游一带的乌孙东返敦煌一带,跟汉共同抵抗匈奴。这就是“断匈奴右臂”的著名战略。

但乌孙也不愿东返河西走廊,故这次出使也没有达到目的。但后来乌孙及其它中亚国家都派遣使者至汉廷朝贡,乌孙并与汉朝联姻。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商关系,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河西走廊,过新疆境内,运到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开拓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