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三大宦官:大一统王朝的掘墓人,汉人无不揪心

2019-01-18 19:26:51 掘墓人,大一统,无不

1963年一位美国天文学家在论文中指出,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蝴蝶效应”,这一理论后来被人们应用在诸多领域。事实上如果我们去看待历史,也会发现,一些微不足道的人物,可能会对一个硕大的国家和伟大的民族产生灾难般的巨大影响,甚至最终影响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

宦官,又称太监,是古代官吏系统中最为低下的,先秦时期太监并非全是阉人,到了东汉时期为了保护皇室血统的绝对纯正性,宦官开始全部为阉人,因此太监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比较低下,纵然是民间匹夫也以为耻。太监被人瞧不起的原因很多,除了惨遭“去势”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有关,大多数太监在宫中主要从事的都是低等的体力劳动,被人吆喝来吆喝去,苦命而低贱。

然而就是这样的小人物,对整个汉族文明和中国历史曾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秦代以来,汉族大一统王朝有秦、汉晋、隋唐、宋、明,然而几乎每一个王朝最后的覆灭都跟宦官有着巨大的关系。宦官们或多或少的影响着皇帝对国家的决策,干扰着内政外交,不过所有的这些宦官当中,有三大宦官堪称大一统王朝的掘墓人。一些王朝要么直接覆灭,要么由盛而衰,几乎是这些宦官们一手造成的。

汉族王朝明掘墓者三:宦官王振

明代的灭亡至今令很多人耿耿于怀,宦官专权就是其中最重要原因之一。明代的宦官专权早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就已经埋下了祸根,他本人为了能够夺取政权,前期与大量宦官合作,事成后对它们大家封赏。明代宦官专权到了刘瑾的时候达到巅峰,当时刘瑾又被称作“九千岁”---比皇帝万岁少十分之一。不过真正让明代宦官开始为祸,并且造成了切实的巨大危害的人,却是大宦官王振。

王振原本就是功名在身的举人,为了能够当更大的官,进宫当了太监,不知其对圣贤书是如何理解的。因为有文化水平作基础,结合当时明朝文官集团权势强大,皇帝需要借太监的力量加以平衡,王振很快上位。1449年退守北方的元朝军队瓦剌南侵,王振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路上为了讨好皇帝,王振拉拢其游山玩水贻误战机,结果瓦剌活捉明英宗。护国将军樊忠锤杀王振,高呼“我为天下杀此贼”。明朝自此之后,开始进入无比灰暗的中期,最后的汉族大一统王朝开始走向灭亡。

汉族王朝掘墓者二:宦官赵高

秦始皇在巡游中猝死,这个突然性的事件让赵高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与李斯狼狈为奸,伪造了传位胡亥的遗诏,逼死了秦始皇长子扶苏。随后他计杀李斯,指鹿为马,逼死胡亥,随后天下大乱,此刻的秦军对中央政权出现信任动摇,缺乏统一调动,最终这个伟大的王朝统一中国15年后,轰然灭亡。

如果不是赵高这个奸佞小人,搅乱了秦朝,导致王朝各方将领人人自危,致使国家遭到了陈胜吴广等人的重创,秦朝断然不会在短短时间内灭亡。要知道在清朝之前,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农民起义将一个政权击垮这样的事情出现。以当时的情况去看,秦朝确实有可能从秦一世延续下去,后面的23个朝代也不会存在了。一个稳定而智慧的汉族国家,持续的在世界东方发展高度的文明,没有被中断,全人类现在可能都会迎接更高级的社会。

汉族王朝掘墓者一:宦官童贯

童贯之所以排在赵高之前,被本文列为危害最大的宦官,是因为秦朝灭亡之后,毕竟是由汉朝接替,整个国家虽然出现了经济倒退,但是文明体系未曾出现改变,所以赵高的损害并不大。但是北宋童贯身为宦官,却执掌国家兵马大权,三次北伐幽云十六州,遭到了辽国的痛击,最后为了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任务,对金国作出了巨大的妥协,借兵收回幽云十六州,此外还不断的怂恿智商悲伤的宋徽宗背弃与邻国的各类盟约和承诺。

期间辽国降将郭药师投靠宋朝之后,一直处心积虑的准备要给宋朝致命一击,然后投靠金国。因为他觉得宋朝人反复无常,根本不能保护自己,尤其是宋徽宗和童贯这种短视之辈当政,宋朝没有任何希望可言。郭药师投靠宋朝之后,军队依然保持辽国的军装,多次拒绝了送回总下达的命令。各路的线报也显示,郭药师准备造反。

但是童贯却收了郭药师的贿赂,还收了郭药师做干儿子。不得不说,受贿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但童贯确实眼瞎了,分不清利害关系。当时他身为太监却已经位极人臣,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母相”,可见一斑。结果就是童贯纵容的这个干儿子,在1127年为金国伐宋担任先锋,金国讨论撤兵的时候郭药师坚持作为先锋攻宋,结果发生了靖康之耻,随后中原之地数百年易主。随后的文明断层,更是让人悲痛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