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华容道真正放走曹操的不是关羽,而是他!真相原来如此
想来看过《三国演义》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关羽因为感念自己当初被曹操奉为上宾,所以在曹操败北,跑到华容道时,自作主张放了曹操。当然,有不少人会觉得,这难道不是放虎归山吗?这么难得的机会,如果把曹操给放了,以后恐怕很难再遇到如此良机。如果可以直接把曹操给杀了,说不定最后蜀汉就能够避免第一个灭亡的悲剧,最后反而能在诸葛亮和五虎上将的帮助下实现最后的大一统呢。但真的是因为关羽的重情重义才使得曹操给逃脱了吗?诸葛亮运筹帷幄,难道就没有想到关羽可能会因为一念之仁放过曹操吗?如果当时曹操真的被关羽杀了,那三国鼎立的局面还会形成吗?蜀汉会不会就此实现一统呢?
历史虽然已经成为历史,但大家也不妨来设想一番,虽然历史终究是没有办法去改变的,但设想一番总不为过,好歹能够知道这段历史是否具有其必然性。
关于关羽义释曹操这一段历史,其实是有着背后的直接因素的。诸葛亮在加入蜀汉之前,只是山中的一个隐士,他在跟刘备提出的隆中决策中,表明了他对天下大势都有所熟悉。而诸葛亮为蜀汉又付出的一生,也充分表明了蜀汉才是诸葛亮真正愿意支持并且帮助的正统,而诸葛亮自己内心肯定也早有打算出山相助蜀汉的本意。他怎么会不了解蜀汉的各个重要将领各自的个性或者各自的武艺呢?正是因为知己知彼,所以诸葛亮才总会在关键时刻想出特殊的计谋,使得那些将领甘愿被差遣又或者使得敌方将领甘愿走入陷阱。
在蜀汉和东吴联手共同打败了曹操之后,因为东吴已经派出了大量的兵力,所以最后围追堵截曹操的任务就交到了蜀国的头上,但就是这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然而却责任重大的任务,诸葛亮选择了关羽。诸葛亮难道不知道关羽之前的经历吗?诸葛亮难道又不知道关羽他的骨子里就是至情至圣的吗?他当然十分的清楚,不仅清楚,甚至可以预料到事态的进一步的走向,但他还是依然的让关羽出马,甚至还逼关羽立下了军令状。
果不其然,关羽果然因为感念曹操曾经对自己的恩情,所以自作主张放了曹操,使得蜀国就此留下了一个非常大的隐患。但既然关羽是诸葛亮刻意安排的,诸葛亮又为什么要放过曹操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要牵制东吴。东吴和蜀国两国联手的前提是建立在曹魏十分强大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十分强大的共同的敌人,所以他们才选择联合,而一旦这个共同的外敌死了,那么东吴会毫不犹豫地将矛头对准当时实力尚未强大的蜀国,而以蜀国当时的力量也肯定难以抵抗,说不定最后只能是为他人做嫁衣。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诸葛亮才安排关羽守华容道,曹操能够逃脱不是偶然,是必然。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