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城门

2019-03-05 08:54:53 城门,苏州

苏州的城门新景观

新相门

新相门

新平门

新娄门

新阊门

这些都是苏州新建的仿古城门景观,非常漂亮!古时的城门是不是这样?我们试着了解一下……

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吴国的都城“阖闾大城”建成(据传由伍子胥设计建造)。虽是土城,据说那时便已有了八座水陆城门。五代后(公元922年)吴越王以砖砌苏州城,城墙和城门应该比较牢固和整齐了;南宋、元、明、清又数度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和实力重修苏州城,苏州的城门便也发生过很多变化。我们如今看到的城门,其模样和位置,应当大致是上一代的风格延续。

明初时曾大规模修建苏州城;清康熙元年(1662年)巡抚韩世琦又改筑苏州城墙,墙高二丈八尺,女墙高八尺。我们今天能看到的遗迹,基本上是这两次修建的成果;至民国,又有部分修整变化。

《康熙南巡图》中的苏州阊门

苏州城内河流纵横交错,堪称水城,因此,苏州城门的特点向为水陆并重。关于苏州城门的历史变迁可以参阅:“苏州热线”的《苏州水陆城门》。苏州的大部分城门几经变迁,留下的影像资料却非常有限,有网友[藍風]最早在[西祠胡同]的《苏州的老城门(纪念苏州建城2520年)》一文、网友[如新狼犬]的博文《沧桑老苏州》扒出和列举了一些图片,估计是苏州城门最老的影像资料了!可以看看苏州老城门的一点“老”风貌。

苏州旧城墙

历史记载的苏州城门名称有许多版本,真实的城门在各个历史时期又有封闭、开通、拆毁、新建。这里仅以现存遗址和现呼名称为参照,图文罗列。苏州老城呈长方式“亞”字形,一般地,四边每边设两城门,故有苏州八门之称(平、齐、娄、相、蛇、盘、胥、阊)。

事实上,现在能够罗列出的古城门为九门(多出葑门):自北向南顺时针分别为:平门(巫门)、齐门(望齐门)、娄门(缪门)、相门(干将门、匠门)、葑门、蛇门、盘门(蟠门)、胥门(姑胥门)、阊门(破楚门)。

【平门】

平门,古亦称“巫门”;因商朝贤臣“巫咸”的墓地在城门附近,故名“巫门”;据说,因篆书“巫”与“平”相似,久之便讹传为平门。

从苏州火车站隔岸看平门夜景

又相传公元前505年,伍子胥率兵从平门挥师北上,终于打败齐国,凯旋时即是从平门入城的。百姓也多以此相传,称平门。

平门桥和平门景观

据《吴门表隐》载:“自桃花坞直北,宋时塞。门外达平门塘,出毗陵。”民国15年,在齐门以西,开了平门,后发生齐卢之战,因风水之说,苏城像蟹,但不能有八脚,故废塞平门。

旧平门、平门桥

民国17年(1928年),为沟通火车站与观前街的交通,重辟平门,为2个并列的高大城门洞。有外城河而无内城河。城门上无城楼,亦无水城门。平门1958年拆除。

旧平门

【齐门】

齐门,位于城北,因门朝向当时的齐国而得名。据《吴越春秋》记载,齐国惧怕强大的吴国,齐景公将女儿作为人质婚配给吴王阖闾的长子波;齐公主幼小,日夜号泣成病,阖闾为安慰齐女思亲之苦,造齐门城楼以便她遥望齐国,故齐门也称望齐门。齐门是个有着凄美故事的城门。

齐门夜景

忘齐石牌坊

【南门】

苏州解放后,为繁荣经济,便利城乡交通,于城南延伸三元坊(今人民路)开辟南门,建造人民桥。但未筑城门,仅将城垣拆除,成为苏州城南的一个出入口。所以,南门并非指某一城门,现仅是苏州的一个区域名称。

南门人民桥夜景

南门外出通道

南门汽车客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