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这样教孩子, 孩子上学后很可能是“学渣”, 你做错没?
文|文儿
没有父母会希望自己孩子上学后成为“学渣”,在各方面处处“垫底”。可是很多父母不这样希望,却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注意,总是把孩子往“学渣”的方向培养。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注意,孩子上学后总是出问题,父母还很委屈,一脸无辜的询问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其实孩子的行为十有八九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只是父母意识不到而已。
不想让孩子上学后成为“学渣”,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可要尽量避开这两点。
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没有耐心,嫌麻烦
有的父母不注意,在小孩子做事情时,没一会儿就表现出很不耐烦,不想再做的时候,父母不制止,并且什么也不做。父母这样教育孩子,时间长了孩子的耐心就会更差,他们会感觉不管做什么都没意思,对很多事情往往都是保持三分钟热度,这样的孩子上学后很可能会成为“学渣”。
上学后,在这些孩子心中,会感觉学习很枯燥,没意思。不管学什么,注意力都只能集中一会儿,有时候被老师强制管理时,孩子还可能会顶撞老师。不想让孩子上学后成为这样的学生,父母平时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尽可能的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不管把什么事做糟糕了,总是能给自己找到借口逃避
这种孩子也是很糟糕的,不管他们把什么事情做糟糕了,总是会想办法给自己找借口逃避,父母也要注意,尽量避免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
对这样的孩子来说,上学后成绩不好,他们也往往会把原因归咎于别人。他们很少会想着是因为自己不努力、不用心,成绩才会差。而是总想着因为老师的教育方法不适合他,因为同桌上课时有一些不好的行为影响他等等。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总是找借口让自己逃避问题的行为时,父母也要多留意。在他们小的时候你不管教,孩子上学后,因成绩不好成为“学渣”时,你再想管教,很可能就太迟了。
聪明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避开这几点,尽可能的让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如: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力;做错事让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让孩子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等等,这样孩子上学后不会成为“学渣”,还可能会成为人人羡慕的“学霸”呢。
教育孩子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