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支持民营企业更需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2018-11-27 21:46:22 营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地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为下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北京、上海、杭州、厦门、成都……一个接一个的城市,纷纷出台针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11月24日,成都市召开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宣布拿出“4个100亿”的“真金白银”,从应急周转到帮助处置不良资产,从化解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到新经济企业引导投资,全方位为民营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一些民营企业家曾经形容的企业发展中的“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在一个接一个的利好政策下正在逐渐消解。

 

“下一步重点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就是要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这样表示。北京企业研究所所长贺阳则表示,在观念、体制上进行改革,民营经济这盘棋就走活了。

 

11月24日,参加成都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的企业家们留影。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各地斥巨资支持民营经济

专家点评:未来企业更需找准投资增长点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地拿出的都是真金白银。在这个11月里,北京通过五个“一批”精确制导,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既有帮助民营企业融资纾困的硬招,向民间资本公开、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投资项目,也有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政策。

 

上海则推出包括建立规模为100亿元的上市公司纾困基金,为优质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100亿元,把现有50亿元规模的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逐步扩大至100亿元等27条具体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杭州宣布推出“4 0”政策组合拳,“4”指四大百亿元计划,即建立规模为100亿元的上市公司纾困基金,组建注册资本为100亿元的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组建首期规模为1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扩大产业重大项目投资基金规模至100亿元。“0”是指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降低企业成本。

 

成都召开的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宣布拿出“4个100亿”的“真金白银”:

 

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应急周转基金”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短期应急周转;

 

设立规模100亿元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帮助民营企业处置不良资产;

 

设立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帮扶基金,积极化解上市公司和实际控制人流动性风险,让企业放心经营;

 

设立100亿元规模的新经济发展基金,对新经济企业成长段进行引导投资。激发民营资本活力,为民营企业纾困解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各地密集出台的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政策,实际上是“特别当中也蕴含着平常”。

 

贾晋京举例说,民企本来也有自己的融资渠道,但政府成立纾困基金后,对民营企业来讲,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申请资金。“比起银行来讲,纾困基金的渠道还是有它的优势的,因为银行必须要抵押。”

 

“现在各地的政策解决了民营企业资金缺乏的问题,肯定会起到一些效果。”南开大学现代管理研究所所长李亚表示,现在的扶持政策,针对目前比较困难的企业,会有重要帮助。资金的扶持,是可以解决目前企业面临的现金流问题,而企业由于前一段时间,国家去杠杆,收紧资金政策导致的一些困难,也能得到缓解。

 

李亚同时指出,需要看到,现在民营经济面临的不只是资金的问题,关键还在于不少企业投资增长点太少。让那些实力比较雄厚但不是那么缺钱的企业,找到方向是是更关键的。

 

李亚认为,国家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块实践方向是对的,如果操作问题解决好,未来可期,对民营经济的推动更大。“企业最终还是要解决利润点的问题,解决不赚钱的问题,增长点是核心,而混合所有制是要来解决本质问题的。”

 

给企业降负,涉企收费严格规范清理

专家点评:激发民营经济的积极性

 

而中央到地方,除了在支持民营经济上“真金白银”的投入外,也通过各种方式在给民营企业减税降负,方便企业“轻装上阵”。11月19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实施进一步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包括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利息收入及担保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收入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

 

成都召开的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宣布:

 

 

整顿规范涉企保证金,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从5%调整为最高3%。

 

对报建费实行差异化分类征缴和分期核缴。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缓缴社保费,降低比例或缓缴公积金的支持。

 

开展清欠行动,降低民营企业资金成本。建立政府投资领域欠款清偿机制,对全市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情况实行台账管理,“限时清零”。

 

开展优服行动,降低企业涉税办理成本。清理税务证明事项,精简涉税资料报送等等。

 

据《成都日报》报道,在一系列鼓励支持民营经济政策出台后,成都市一家企业仅用3个工作日便完成高达2711万元退税款。

 

“这是在释放一个信号,激发民营投资的积极性。”李亚表示,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措施,短期内会让现金流困难的企业有所缓和。当然,对于企业来说,收入增长更为重要。而企业要发展,更需要找到有效的商业模式,一方面政府引导,一方面企业自身也要调整,内外两方面发力,缺一不可。

 

李亚表示,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后,按照严格的规范,如果员工工资是1万元,那么企业要付出1.3万到1.4万的成本。而对于遭遇经营困难的企业来说,通过减税降负等各项措施,难关变得没有那么困难了。

 

而贾晋京也同时提出,地方政府在支持帮扶民营企业过程中,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民企有的是资金的问题,可能资金流动性解决一下,难关就过去了,有的不是资金的问题,本来就要被淘汰的,必须区分清楚。”

 

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

专家点评:打造政策高地,更要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打开市场准入的大门,更能释放民营经济的活力。成都召开的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即宣布将最大限度放开市场准入条件,坚持各种性质企业一视同仁,打破各种各样“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让民营企业易准入、快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在全成都市范围内自由经营、自由迁移、便捷退出,不允许设置任何附加条件和障碍。

 

而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0条措施,也提到,要从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发展环境、品牌环境、竞争环境四方面降低投资创业的制度性成本,提升全市营商环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袁东明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进一步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更多的并不是要打造政策高地,而是要打造营商环境高地。

 

袁东明指出,吸引民营企业也好,扶持民营企业也好,更多是由于这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企业愿意来,而且还能够在这个地方正常地生产经营,持续发展并做大做强。政府在出台支持民营企业、民营经济的政策举措时要避免“错配”,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有人做过统计,从净资产收益率这项指标来说,连续数年,民营企业每年都高于外资企业。说明民营企业充满活力和创新能力。”北京企业研究所所长贺阳表示,而从长远来看,民营经济对于市场经济,对于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都有着重要作用。这需要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民营企业能够长远地受到公平对待,这样才可以拼命壮大企业,对国家才有利。民营经济这盘棋就走活了。

 

红星新闻记者丨 赵倩 张炎良

编辑丨张寻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如果您发现本新闻有虚假不实等问题

欢迎向我们后台留言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