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止血方止血作用机理分析
益气止血方的组成为黄芪、大黄炭、三七粉、乌贼骨、白及粉、太子参。临床研究发现,无论是治疗普通的消化道出血还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应激性溃疡出血,这几味中药以组合的形式出现的频率都非常高,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疗效显著,方中黄芪补气生血、益气摄血为君药;大黄炭、三七粉活血止血散疲共为臣药;辅以太子参益气健脾、养阴生津,白及收敛止血,乌贼骨中和胃酸、止血生肌。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摄血,止血祛瘀,养血生肌之功。黄芪为最常用补气中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甘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敛疮生肌之功能,黄芪是补气药的代表,古人用当归补血汤治疗大出血、血脱之证,方中重用黄芪大补元气,用量数倍于补血之当归,其原因在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充分体现黄芪补气生血的作用。药理研究证明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和黄芪异黄酮。米红等制造脾虚大鼠应激模型,造成胃酸泌酸功能亢进,发现黄芪总苷可以通过抑制H+,?K+-ATP酶及胃蛋白酶的活性,降低胃酸的分泌,减弱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胃黏膜修复,起到胃黏膜保护的作用。黄芪具有抗胃溃疡作用,可通过减少损伤面积、降低损伤指数抑制胃黏膜损伤,与黄芪收敛生肌的作用相一致。刘小花%等给予胃溃疡小鼠模型黄芪95%乙醇提取物,用灰色关联的方法,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谱效相关性研究发现黄芪抗胃溃疡作用与其所含的多种成分(P8、P9、H2)有关。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缩短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具有一定的止血功能。大黄入血分,其性沉降,止血而不留瘀。《血证论》云:“大黄一味,能推陈致新……既速下降之势,又无遗留之邪。”中医利用大黄活血祛瘀止血,同时通过泻下通便,排除瘀血,有利于止血,与西医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时,积极留置胃管、胃肠减压,抽出胃中残留血的办法不谋而合。局部止血方面,大黄对胃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氧自由基在肠黏膜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研究发现,大黄对肠道、肝脏和血浆中的氧自由基有明显清除功能;对兔及人离体血管的收缩试验研宄证明大黄可以使胃肠道血管收缩。大黄还对十二指肠蠕动具有的明显抑制作用,可减少机械性损伤。全身作用方面,儿茶素和没食子酸是大黄的有效止血成分,王鸿利等对11名健康男性试用这两种止血单体,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比较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证明两种单体能降低AT_m的活性,使PAdT及PAgT增高,没食子酸还能增高h-MG含量,此为可能的大黄止凝血机理。大黄对微循环变化、血小板的数量均影响不大,但是大黄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促使组织外液向血管内转移,扩容后微循环障碍得以解除,组织和细胞的正常代谢得以恢复,从而产生稀释性止血效果。
药物炒炭能产生或增强止血功能,《十药神书》中进一步提出“大抵血热则行,血冷则凝,血见黑则止”,成为后世炭药止血的理论基础。相关性药理研宄证实,大黄炒炭后,苷类成分显著降低,止血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增多,增强了化瘀止血的作用。本研宄使用大黄炭即是出于此考虑。三七始载于《本草钢目》,为“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因其止血而不留瘀,被视为伤科要药。《本草纲目新篇》记载:“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三七在临床可用于各种出血,尤适用于出血伴有瘀滞者。三七素为三七的主要止血活性成分,是一种特殊的非蛋白氨基酸。郑璐等研宄发现三七素能促进组织胺诱导豚鼠血管收缩,可能是其止血作用的原因。张玉萍等研宄表明,三七素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三七素最为敏感,呈剂量依赖性,.这说明三七素对血小板的聚集有抑制作用。王珍等发现三七素在较低剂量时仍表现出较好的凝血效果,主要通过影响内源性途径而达到增强止血的作用,即通过激活内源性凝血因子,提高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促进血小板第一相和第二相的聚集来实现止血。此外,电镜观察发现三七素能使血小板发生伪足伸展、变形、聚集、脱颗粒等变化,最终冠心病支架术后消化道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及中药预防性干预研究现为促凝血作用。三七中的止血活性物质还包括钙离子和槲皮素等[42],不再赘述。白及《本草汇言》云:白及“质极黏腻,性极收涩”。白及的局部止血作用机理可能为物理性的,白及借助其高度黏性,在胃内形成一定厚度的胶状物,牢固的黏着在出血表面上;同时,白及的止血有效成分甘露聚糖能促进血小板聚集、促进凝血过程。悦随士等用白及甘露聚糖与局部止血药凝血酶相比较,发现两者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相似,止血时间因出血的轻重不同而有所不同,对轻度出血,白及甘露聚糖的止血时间快于凝血酶。全身作用方面,白及能增强血小板第III因子的活性,抑制纤维蛋白酶的活性,缩短凝血酶生成时间而达到止血的效果。动物实验证实,白及多糖有明显的抗胃溃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胃黏膜修复有关。太子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是临床常用补虚药。中医气血理论认为,气为阳,血为阴,消化道出血患者常常表现为气血两亏,补气的同时应辅以补阴之品,起到气血双补的作用。太子参具有益脾气、养胃阴的功效,吴仪洛《本草从新》云:“太子参,大补元气……其力不下人参”。乌贼骨为海洋药物,其性微温、味咸,具有收敛、止血、制酸、生肌之功,现代临床多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出血。乌贼骨中含有碳酸钙,有制酸作用,可降低胃酸浓度,其中的Ca2+本身是一种凝血因子,同时参与了止血。
“此文章为健康三十六路原创,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