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两点断定你是否胃寒, 三大药食同步法治胃寒! 记得转给家人看
中医与西医在治疗胃病的过程当中,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中医认为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导致的反酸、胀气、吸收不好,皆因“胃寒”而起,医治当以暖胃理气为主。
西医则是根据症状用药,经常用到抗生素、抑酸剂、黏膜护理剂来缓解症状,结果往往是症状暂时缓解了,胃内寒气却不能化解,容易引起虚症发展成实症。
虽然我早年接受西医学教育,但近十年来,潜心中医概念调查,探寻处方药背后的概念依据,临床上采取中医疗法,病人恢复效果良好,同时避免了长期吃西药引起的自身机能退化。
依照中医概念,怎样断定自己是否胃寒呢?主要根据以下两点:
1.看起因:胃寒多与饮食和精神状况有关。吃饭不规律,冷热掺杂,精神压力大,都会导致胃部血液凝滞,动力减退,分泌失调,形成胃寒。
2.看症状:胃部经常隐痛,反酸、胀气,喜温喜按,食欲减退,舌苔发白,大便稀溏,神疲乏力。
中医在医治胃寒方面都有哪些方法呢?
一般状况下,我会根据病人的病症和体质特征采取“药食同补”的方式,一边驱寒,一边恢复胃能力,实现胃病的完全康复。
网上偏方鱼龙混杂,我在给病人介绍方法的时候,会告诉大家背后的原则,大家可以根据常识,自行断定真伪。
医治胃寒的三大药食同步法:
1.羊肉炖茴香(出自《日常药膳》)
材料:羊肉250g,大茴香10g,陈皮6g,草果6g,桂皮5g,生姜2片,蒜头4个,酱油适量。
做法:羊肉洗净切块儿,热油爆炒去除膻味,所有食材入锅加水大火煮沸,改小火炖烂就可以,喝汤吃肉,每日1料,两顿吃完,连吃5日。
功效:羊肉暖中补虚、开胃健力,《本草纲目》称其为补元阳益血气的温热补品。其余辅料拥有开胃下气,消失化积的作用。常食助吸收,开胃口,帮助黏膜受损愈合。
2.姜片蜜豆(出自《日常验方》)
材料:红枣2斤,黑豆2斤,姜片1斤。
做法:所有材料入锅加水煮熟(以没有硬心为准),捞出放入容器中保存(夏季可盛在保鲜盒里放入冰箱保存)。每顿饭取4、5个枣、几片姜、一勺黑豆,用锅馏热,随饭吃下,轻则1个月康复,重则数月痊愈。
功效:红枣健脾胃、助吸收、敛酸止痛,富含维C;黑豆调中下气,滋阴利水,富含维E和优质蛋白,抗炎排毒;姜理气消胀,驱寒温胃。三者同时食用可清除胃痛、反酸、胀气。
3.养胃茶认准佛手陈皮茶
据史料记载,佛手的花和果可泡茶,有消气作用;果可治胃病、呕吐、噎嗝、高血压、气管炎、哮喘等病症;根可治男人下消、四肢酸软。据《归经》等载,佛手并具治鼓胀发肿病,妇女白带病及醒酒作用,是配制佛手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
材料:佛手,茯苓,菊苣,丁香,陈皮,桑叶。
喝法:将以上6味中药按照1:1的比例配制成佛手陈皮茶包,每天取一包放入杯中加入300ml沸水,等五分钟趁热饮用,每袋可泡2次左右。(切记不是单一成分,要成分搭配好才行。)
如今抗生素使用率非常高,并且在一些不够正规的医院、小门诊当中随意使用。而通过以上方法对胃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抗生素带来的耐药性以及副作用。草本植物以及食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缓解病症,还更加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