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干舌燥大便干, 小心了, 你的身体里缺少这种“水”!
年轻的时候读《红楼梦》,读到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要是换作中医的角度,其实我觉得应该说女人和男人都是“水”做的,只不过这个“水”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津液”。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既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液体,又包括其正常的分泌物,比如唾液、胃液、汗液、关节液等。津液和气血一样重要,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津液有滋润濡养脏腑、器官、组织,以及充养血脉、调节阴阳、排泄废物的作用。
《黄帝内经 素问 经脉别论》中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津液生成、输布与排泄的简要概括。
津液的代谢依赖诸多器官,其中脾、肺、肾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些器官出了问题,使得津液亏损,就像身体里发生了“旱灾”。一般来说,津液不足的人会少汗无汗、小便短赤、口干舌燥、皮肤干涩、毛发枯槁,严重的还会大便秘结、转筋挛急(肌肉痉挛)。
我们的身上有没有可以补充津液的穴位呢?当然有。在我们的脚踝,有一个穴位叫“太溪”。“太”是指大,“溪”就是溪流。然谷传来的肾经水液在这里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所以叫“太溪”。
取这个穴时要正坐,将脚平放,太溪就在足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每天可以用手指指尖点按,也可以拔罐。
还有一个可以生津的穴位,在我们的下唇正中间的凹陷处,具有生津敛液、舒筋活络的功用,这就是承浆。
承浆是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任脉的冷降水液和胃的下行经水在这里汇聚。将舌尖抵上牙床,使任督二脉相连相通,按揉此穴可以生津液(唾液)出来。
津液亏损的人日常饮食要注意,不要再吃那些热性、辛燥的食物,要多吃滋阴、养阴的食物,比如甲鱼、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荸荠、生梨等,对于滋养津液会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