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出现这5个信号, 不能再碰酒了, 快看看吧!

2018-01-18 00:01:36 碰酒,信号,出现

不少人遭遇不幸来源于酒,比如酒后驾车、喝大导致酒精中毒等等,俗话说:“小酒怡情,大酒伤身”;

据研究,正常人平均每日饮酒40克~80克,5年即可出现酒精性肝病,如果平均每日饮酒160克,8~10年就可发生肝硬化;大多数成人致死量为一次喝酒相当于纯酒精250-500克,婴儿的致死量为6-10克,儿童约为25克。

如果身体出现以下几种表现,就不要在喝酒了!

1、酒精性脂肪肝

临床上多数病人无症状,少数病人可有右上腹部不适、黄疸、腹水、双下肢浮肿以及维生素缺乏的表现。

2、酒精性肝炎

临床表现多样,症状繁多,可有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体重下降等,也可有严重症状如发热和上腹部不适、黄疸。

3、酒量突然变差

平时酒量很大,然而现在变得喝一点之后就感觉“醉了”,这种征兆提醒您肝脏功能下降,肝受损了,肝脏不能完全分解酒精代谢物乙醛。

4、面色暗沉

常常饮酒,跟随时间的推移,酒精伤害肝细胞,肝脏随后会构成疤痕组织来进行自我修复,这类疤痕组织意味着肝脏不再能够及时处置毒素和代谢废料,其中包含胆红素

5、湿气重

湿气重的表现主要是关节酸痛、人越来越没有精神、食欲差、脸上爱出油等等症状,医生说过,湿气重则百病生,偏偏酒又是湿气的帮凶,所以湿气重的人就不要在喝酒了。

附赠祛湿的方法:祛湿效果比较好的食物莫过于薏米了。薏米的祛湿功效早在古代就有记载,《本草纲目》记载:“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渗湿。”目前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云南的曲靖薏米,贵州的兴仁薏米、以及福建的金沙薏米,金沙薏米产于福建省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因金沙村得名,别名玉芦、玉珠珠,脱壳后称薏米,是仙游县著名的土特产,早在宋代就大面积栽培,已有上千年历史,在明代更是贵为朝廷贡品。

在中国众多的薏米中,当年皇帝偏偏只选择了产自一个小村子的薏米作为朝廷的贡品。足以说明它的营养价值之高。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薏米正是采集于金沙村的金沙薏米。是目前国家唯一确认的粮药兼用的薏米。也是目前唯一有国家地理保护标识的薏米。

在金沙村当地有句民谣这样唱道:“薏米胜过灵芝草,药用营养价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立功劳”。在众多地方的薏米中,金沙薏米是颗粒最小的,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薏米的颗粒而小,药用价值也就越高。

(1)薏米红豆粥做法:薏米80克、红豆80克、芡实30克、枸杞20克,先将薏米、红豆等洗净,红豆和薏米要提前半天浸泡,然后将所有材料盛入炖盅,放入适量的水,文火炖3小时,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2)薏米山药粥做法:怀山药、薏米各40克,莲子肉20克,大枣10枚,小米50克,白糖少许。将山药切细,莲子去芯,红枣去核。淘洗干净后与小米共煮成粥,粥煮熟后加白糖调匀即成。

有种说法是“喝酒脸红的人能喝”,这是错误的,喝酒脸红的人如果喝多了,那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喝酒脸红是“中毒”的表现。

喝酒之前耍点小聪明不易伤身

1、酸奶苏麻油——排血毒、预防脂肪肝

酸奶苏麻油可以说是饮酒人士的必备,饮酒之前,喝点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

苏麻油含有67%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这种营养素可以帮助清除肝脏内血管垃圾,加速脂质转运和排泄,以及调节脂肪代谢。每天用5ml苏子油和100ml酸奶搭配食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清血毒,预防脂肪肝的作用。

2、吃淀粉类食物

饮酒前不要空着肚子,垫点馒头等高淀粉碱性食物,土豆泥也是可以的,总之不要空腹饮酒,很多人喜欢一上桌就拿着酒杯一杯杯干啊干啊,这样不仅伤胃伤肝还会容易醉酒,且醉酒后不易醒;

3、不要混酒喝

几种酒掺在一块喝,就算平时不容易醉酒的都会醉的,千万不能啤酒白酒葡萄酒什么的兑在一起喝,这样喝一点就会醉的;

结语:你每天都在喝酒吗?你是千杯不倒还是一杯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