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风险如何评估,如何管理健康?温州权威专家为您解读!
从今日起,健康温州将携手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十佳广播电视栏目”fm93.8绿色之声《健康导医》栏目,不定期邀请温州本地权威医疗专家走进直播室,传播健康知识,分享健康理念,提供权威在线健康解答,敬请关注。
高血压患者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做好健康管理?本期节目邀请到温州市卫计委干部保健处处长陈文杞为大家讲授《高血压风险评估与健康管理》。
陈文杞
温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干部保健处处长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委员
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委
温州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
专业特长:从事领导干部医疗保健工作20余年,是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科的开拓者,温州市健康管理学科的带头人。
陈处,您好,请问从市卫计部门掌握的数据显示,温州地区高血压发病情况如何?发病人群有何特点?
答:
温州市成年人群(18周岁以上)高血压患病率26.7%,相当于四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都患有高血压,这是2010年全省大型调查的数据,最近这些年没有再做过类似的调查,估计这个患病率指标会有所上升。这是所有慢性病中患病人数最多的病种,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可见高血压的防治刻不容缓!
这些年,温州市由于健康体检普及率提高和高血压健康教育开展得较好,高血压的控制率2016年和2017年分别已经达到53.05%和58.06%,这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0%左右。这一成绩还得益于,社区医疗机构开展得责任医师签约和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的普及。最近我从温州市疾控中心的了解到,温州是的高血压管理率和规范管理率分别为43.21%和64.67%,均高于全国水平,这个成绩的取得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我们应该要看到,高血压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哪些人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答:遗传因素,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年龄和性别因素,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生活习惯因素,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超重、体力活动减少、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精神和环境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药物的影响,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其他疾病的影响,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打呼噜)、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因此,我们将以下八种情况称之为高风险因素:1、父母患有高血压者,2、年龄>40岁,3、超重、肥胖,4、长期吸烟、饮酒,5、高钠盐饮食,6、高脂饮食,7、缺少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8、精神紧张、工作紧张。
高血压程度轻重不一,临床上是如何对其进行分级的?
答: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如何对高血压患者或高危人群进行风险评估?
答:
根据十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心梗、脑卒中)风险的大小不同,通常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很高危四种风险等级。低危组: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者,属低危组。典型情况下,10年随访中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15%。中危组: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病人应否给予药物治疗,开始药物治疗前应经多长时间的观察,医生需予十分缜密的判断。典型情况下,该组患者随后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15%~20%,若患者属高血压1级,兼有一种危险因素,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约15%。高危组:高血压水平属1级或2级,兼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或高血压水平属3级但无其他危险因素患者属高危组。典型情况下,他们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20%~30%。很高危组: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害,或高血压1~3级并有临床相关疾病。典型情况下,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最高,达≥30%,应迅速开始最积极的治疗。
进行高血压风险评估有何现实意义?
答:
进行高血压风险评估,首先是一种警示作用,我们知道自己存在高风险因素,生活上就需要加以注意,尽量克服和纠正这些。在上述八个风险因素中,除了家族和年龄因素不可改变以外,其他六个因素都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而降低风险。
其次是指导高血压的临床治疗,高血压治疗并不是每天服用降压药就可以的,而是先选择非药物治疗,在非药物治疗时就需要根据每个人的风险因素不同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前几个月,一位23岁的男孩,被父亲领着来找我,血压156/96mmHg,我对他进行了一个风险评估,发现这个孩子喜欢吃肉、超重、体力活动少。我给他制定了一个运动处方,让他父亲督促他坚持改变生活方式,3个月后复查,血压已经降到130/85.
高血压患者如何从日常生活做起,做好健康管理,有效控制高血压?
答:
一旦发现自己血压升高,不管处于高血压几级,都必须坚持非药物治疗,即改善生活方式。
非药物治疗包括提倡健康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达到减少高血压以及其它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具体内容包括“六减四多一平衡”(减油、减盐、减酒、减烟、减重、减压,多钾、多果、多菜、多动,保持心理平衡)。
改善生活方式对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在任何时候对任何病人(包括血压为正常高值和需要药物治疗的病人)都是一种合理的治疗,其目的是降低血压、控制其它危险因素和并存临床情况。
减油:有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即使不减少膳食中的钠和不减重,如果将膳食脂肪控制在总热量25%以下,连续40天可使男性SBP和DBP下降12%,女性下降5%。建议改善动物性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植物蛋白,豆类最好。
减盐: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我国膳食中约80%的钠来自烹调或含盐高的腌制品,因此限盐首先要减少烹调用盐及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
减酒:尽管有研究表明非常少量饮酒可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的危险,但是饮酒和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却呈线性相关,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发作。因此不提倡用少量饮酒预防冠心病,提倡高血压患者应戒酒,因饮酒可增加服用降压药物的抗性。如饮酒,建议每日饮酒量应为少量,男性饮酒精不超过30克,即葡萄酒小于100-150毫升(2-3两),或啤酒小于250-500毫升(半斤-1斤),或白酒小于25-50毫升(0.5-1两);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不提倡饮高度烈性酒。WHO对酒的新建议是:饮酒越少越好。
减烟:非常重要,吸烟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尼古丁可以降低服药的依从性,增加降压药物的剂量。能够戒烟当然是最理想的,但对于多数烟民来说,只能要求减烟,数量减半。
减重:建议体重指数(kg/m2)应控制在24以下。减重对健康的利益是巨大的,如在人群中平均体重下降5~10公斤,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10%,则可使胰岛素抵抗、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左心室肥厚改善。减重的方法一方面是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少脂肪并限制过多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增加体育锻炼,如跑步、太极拳、健美操等。减重可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减少包括癌症在内的许多慢性病,关键是“吃饭适量,活动适度”。
减压: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和其它一些慢性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高血压患者,这种精神状态常使他们较少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烟等,并降低对抗高血压治疗的依从性。对有精神压力和心理不平衡的人,应减轻精神压力和改变心态,要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和集体活动。
多钾:一项研究资料表明钾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中国膳食低钾、低钙,应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香蕉等。
多果、多蔬:研究证明增加蔬菜或水果摄入,减少脂肪摄入可使SBP和DBP有所下降。素食者比肉食者有较低的血压,其降压的作用可能基于水果、蔬菜、食物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人类饮食应以素食为主,适当肉量最理想,荤素搭配为8:2。
多动:每个参加运动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最好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决定自己的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运动时间。对中老年人应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强肌力练习三类,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等。运动强度必须因人而异,按科学锻炼的要求,常用运动强度指标可用运动时最大心率达到180(或170)减去年龄,如50岁的人运动心率为120-130次/分,如果求精确则采用最大心率的60-85%作为运动适宜心率,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运动频度一般要求每周3-5次,每次持续20-60分钟即可,可根据运动者身体状况和所选择的运动种类以及气候条件等而定。
一平衡:心态平衡
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预防高血压分别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
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是一种相对概念,这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因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预防高血压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都需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当然,高危人群在改善生活方式上需要更具有针对性,更加严格。
来源:主播建芳,市卫计委干部保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