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他在危亡时刻挺身而出,大明朝就变成北明南明了

2018-04-15 01:59:07 北明,危亡,挺身而出

举扶大厦于将倾谁说书生不能救国?谁是明朝最好的大臣?于谦当之无愧。明英宗遭王振蛊惑亲征鞑靼,惨败土木堡。据当事大臣、后为三朝名相的李贤记到,此战主战场20余万明军战死三分之一,伤者约一半,衣甲兵器辎重尽失。井源、陈怀、王贵三人所统率四万兵被全歼;朱勇部五万军被全歼的损失;总计伤亡近30万,是大明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之大败。而随行文官武将阵没者,王振被杀英宗被俘。几十万大军分崩离析,北京城内仅剩老弱病残。

众大臣纷纷请求迁都南京,放弃北京。整个大明王朝文武中枢,几近一扫而空,京城门户亦已洞开,大明帝国最精锐、配备先进火器的京师三大营毁于一旦,此后虽经重建,再不复从前战力。经历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鼎盛时期的帝国经此一败,竟到生死存亡关头。这一幕和三百多年的北宋何其相似:靖康耻,徽钦二帝俘,北宋亡。

年轻的监国朱祁钰手足无措,孙太后病急乱投医。于谦力挽狂澜于既倒。若非于少保一力支撑,中国历史上就是北明南明。打垮明军主力的瓦剌大军,被于谦带着一群新兵溃兵,在北京保卫战中打得大败而逃,令大明朝生生延命近二百年,其功劳之大,有明二百余年一众士大夫文臣,无人能及。于谦打退瓦喇,保卫北京,保卫了明帝国的中枢神经。完成这个任务是在什么背景下?

瓦喇在土木堡消灭了明朝三大营的军队,挟英宗皇帝破居庸关而来,各部的主要官员也殁于此役。面对这种情况,绝大多数的大臣是主张南迁南京的,因为三大营全面覆灭和各部主管的战死,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京师已经是人心惶惶。皇子朱见深尚在襁褓,而且并非正式册立的皇太子,一个婴儿根本没有办法去凝聚危城人心。

值京师危若累卵,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于少保挺身而出力排众人迁都南京之议,坚决扶郕王朱祁钰上位。重新构建朝廷,也断了瓦喇挟英宗自重的心;其次将寄存在通州的粮食调入京师,准备保卫战的物质条件,安定人心。从各地召集勤王的军队,选用石亨等将领。 当时的于谦还只是一个兵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