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人会得脂肪肝吗? 打破3大误区, 坚持饮食和锻炼, 吓退脂肪肝
在我们的印象中,容易得脂肪肝的人应该是一些嗜好喝酒、大腹便便的中年男性肥胖人群,但是其实,这是我们的误解。
一些素食者、营养不良的人、瘦人也是容易得脂肪肝的人群,这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道理呢?
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长期饮酒造成的,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导致的属于非酒精性脂肪肝。

误区一:素食者不会得脂肪肝
吃素的人其实更容易得脂肪肝。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是人体不可缺的三大功能营养素,完全吃素的人则很难实现营养均衡。
吃素的人少了荤食,也就是少了动物蛋白质和脂肪来源,人体的白蛋白合成减少,就不得不动用和分解脂肪组织,大量脂肪酸从脂肪组织中释放进入肝脏,导致脂肪在肝脏蓄积,从而形成营养不良型脂肪肝。
另外,正常情况下,人体肝脏的脂肪含量很低,可通过“脂蛋白”这一“搬运车”将脂肪中的甘油三酯、磷脂、不饱和脂肪酸等转运到其他地方。
而脂蛋白主要是由动物蛋白质在肝脏内合成,但素食者摄入的全是植物蛋白,脂蛋白的合成出现障碍,“运载量”下降,“货物”就越积越多,从而也易引起脂肪肝。

误区二:瘦人不会得脂肪肝
肥胖者更容易患脂肪肝,但是肥胖只是罹患脂肪肝的风险因素之一。
其他原因,如胰岛素抵抗、遗传代谢因素等也影响脂肪肝的发生。
还有部分患者虽然体型较瘦,但是内脏脂肪沉积过多,也会发生脂肪肝。
特别消瘦的人或者短期内快速减肥的人,会出现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导致重要的营养物质如肉毒碱缺乏,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也会发生脂肪肝。

误区三:减肥不会得脂肪肝
减肥者为了瘦身刻意减少食物摄取,当机体摄取的总能量不能满足机体的能量需要时,机体内的脂肪就会被动员,脂肪酸即会从脂肪组织中被释放出来,进入肝脏而被利用。
但是,这种脂肪在肝脏中不易被分解,久而久之,肝脏中的脂肪堆积过多,如“不能及时转运出去”,就形成了脂肪肝。
治疗脂肪肝的关键在于控制饮食,同时辅以体育锻炼!
一、注意限制脂肪摄入量
食入过多的脂肪可使热能增高,不利于病情改善,脂肪限制每日在50克为宜。
植物油所含谷固醇、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有较好的驱脂作用。
二、注意补充维生素
因为维生素在患肝病时贮存会降低,如不及时补充,就会引起体内缺乏。

三、注意补充食物纤维及矿物质
饮食不宜过分精细,应粗细粮搭配,多选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以保证足够数量的食物纤维摄入。
既可增加维生素、矿物质供给,又有利于代谢废物排出,对调节血脂、血糖水平有良好作用。
四、注意摄入蛋白
因为蛋白质中许多氨基酸都有抗脂肪肝作用,高蛋白可提供胆碱、蛋氨酸等抗脂肪肝因子,使脂肪变为脂蛋白,利于顺利运出肝脏。
一般蛋白质的摄入每天宜在90-120克,每日不宜少于每公斤标准体重1克。
五、注意控制热能
因为高热能可使脂肪合成增多,加快脂肪肝病变,对正常体重者、轻工作者为30千卡/公斤,体重超重供给20~25千卡/公斤。
六、注意吃低糖类食品
因为糖类(碳水化合物)能刺激肝内脂肪酸合成,高糖是引起肥胖和脂肪肝的重要因素。
一般糖类摄入至多每日约150~200克。应禁食蔗糖、果糖、葡萄糖和含糖多的糕点等食物。
常做有氧运动。
脂肪肝患者可以做有氧运动,如游泳、打乒乓球等。
运动时以有氧分解代谢为主,可以抑制甘油三酯合成,促进脂肪分解。
而篮球、足球等运动属于无氧运动,会增加机体的能量消耗,游离脂肪酸消耗受阻,减肥效果不好。
当然,运动减肥有一个过程,运动量要由小到大,慢慢递增,每周3~5次,每次15~60分钟。
乌麦苦苣茶有很好的降脂降压作用,非常适合患有脂肪肝的朋友饮用,只不过晚上要少饮茶,以免造成失眠。
喝法很简单:用葛根,菊苣,苦荞,玫瑰茄,决明子,桑叶,枸杞子,甘草等成分按照比例混合制成苦荞麦苦苣茶,每天取3~5克代水泡茶饮即可。
功效:排肝毒,去肝火,预防肝损伤、酒精肝、脂肪肝。
苦荞含有一种丰富的生物类黄酮化合物,生物类黄酮可以解除醇中毒、保肝护肝,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以及因半乳糖胺和CCL4等引起的中毒性肝损伤有一定疗效。
枸杞子,具有补益肝肾、养血明目、防老抗衰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枸杞还有护肝及防治脂肪肝的作用。枸杞中含有一种有效成分——甜茶碱,它对治疗肝脏疾病有效。在叶、果实和根皮里均含丰富的甜茶碱。药理实验表明,甜茶碱有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