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仍能做了近三十年的皇帝?

2018-05-04 04:01:35 仍能,三十年,刘禅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其中蜀国实力最弱。蜀国全盛时期拥有三十多万户(未失荆州时),人口约为100万,是三国中人口最少的。特别是在蜀国建立以后,刘关张接连逝世,蜀国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诸葛亮挺身而出,只身撑起了蜀国这片天,才使得蜀国得以延续数十年。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事孔明如父,委以诸事,不加干涉,基本上都是“就按丞相说的办吧”,即使自己心中对诸葛亮穷兵黩武的一味北伐有成见,也都憋在心里不说,充分领会并严格执行了刘备的教导以及对长辈的尊重,更主要的是团结了内部领导班子,没闹内讧,保持了领导集团的稳定,最终得实惠的还是平民百姓。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仍能继续领导蜀国30年,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就单凭能让皇权维持这么长时间而又没出什么大乱子这一点看,刘禅并非如史评那么昏庸。

刘禅,小名阿斗,是三国时期刘备的长子。公元223年刘备病故,刘禅继位,史称刘后主,领导蜀国41年。在刘禅漫长的政治生涯中,“贵人”不断,先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后有蒋琬、费袆、姜维等人辅佐,从罗贯中到市井街头,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之为“亡国之昏君,丧邦之庸人”。

蜀国位于四川盆地,易守难攻,物产丰富。军队休养生息,蜀军占据有利地势所以才能抵抗进攻,守住蜀国30年。

另外扶不起的阿斗其实很聪明,根据《三国志》记载,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由蒋琬、费祎、董允等人主政,修养生息,积蓄力量。这时蜀国内部大体上还是比较团结的,在姜维北伐之前一直都休养生息,确保了蜀汉政权的稳定。

在外部环境上,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父子开始和曹魏皇室争夺权力。司马懿本可以在诸葛亮死后直捣川蜀,但他并没有把刘禅的政权放在眼里,他明白自己真正的敌人其实在本国朝堂之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魏国都没有全力对蜀国用兵,这也客观上给刘禅长期在位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

阿斗之所以被后人诟病,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投降,而且投降时还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这样的话。

当年邓艾兵临城下,如果阿斗誓死不投降,血战到底,短时间不会灭国,只会给自己留下一丝丝希望,但最后的结局就是魏国把蜀国彻底歼灭,不仅刘禅家族不会有好下场,整个蜀国百姓也会生灵涂炭,从而伤及无辜。与其与敌人打一场必然失败的战争,还不如投降了之,从这一点上来说,刘禅是明白人,也是个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