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姥姥是那大户人家的女儿
姥姥生于1930年,属马,是大地主家的小姐。据说太姥爷当年生意做的很大,有五房太太,姥姥是他老人家唯一的女儿,很是娇贵。
姥姥成亲时17岁,姥爷16.姥姥姥爷的婚姻虽是父母之命,但也算是门当户对,姥爷的爹,生意做的更大一些,清末民初时在省城济南府开铺子卖汽车,也不晓得“大染坊”里陈掌柜的汽车是不是太姥爷卖给他的。
姥爷的爹也应该算是个不小的人物了吧,对于他的故事,都是从姥姥那里听来的。
听说他老人家在省府还有一房太太,所以并不怎么回来。只是给家里置办了很多很多的田地。这大概也就是象“大染坊”里面跟着陈掌柜的帐房先生老吴那样,每到年下分了红,除去吃喝便是回家买地了吧。
就这样,17岁的姥姥过了门,要伺候着地主老婆婆,哄着小一岁的地主儿子丈夫。听姥姥讲,她的婆婆过日子很小气,姥姥过门后家里给长工做饭的火头就辞掉了,于是,家里17个长工的一日三餐也就归了17岁的姥姥来做。
姥姥的一生命运很坎坷。小时三岁没了亲娘,就一直跟着奶娘长大。奶娘疼她,裹脚时她偷偷松开藏了脚奶娘也就假装不见了。姥姥是生在那个年代并不多见的大脚女人。姥姥后来讲故事哄我睡的时候常常说:大脚的女人命运多舛。
一年后,姥姥生了大舅。大舅六岁时被分了田地,大舅到老,身高到老都没超过一米六。姥姥说是因为大舅六岁跟着大人去地里挣工分,往地里挑尿罐子压的,没长高。
新中国成立后,太姥爷的生意做不下去,病倒在省城。被送回老家后,不久也就撒手人寰了,估计他老人走的时候也像陈寿亭先生那样,有那么那么多的不甘,有那么那么多的无奈吧……
姥姥说,太姥爷走前曾给过她一本祖传医书,太姥爷说,那是在济南府做生意时,一个败家的少爷为换赌资压给他的,余话也就没有了。
转眼间,原本的四合院被切割重分。就在三舅七岁那年,突然患了恶疾。不几天便中恶不醒了人事。连看了数位先生,都说:这个孩子没得救了。门口摆上麦秸,就等着咽了最后一口气,好把孩子放上去了。
大舅倚着门框哭,二舅坐在旁边急。看着三舅呼吸减弱,姥姥突然想起那本传世的医书是儿科秘传!抱着活马当成死马医的态度,经过一夜的折腾,三舅竟然活了过来,只是高烧烧坏了脑子,时常性格还是比较暴躁。但是比起没了命,姥姥还是知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