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为何热衷奥数
从20世纪90年代末“小升初”规则将统一考试改为电脑派位时起,如影随形的“奥数”竟一路发展到如此火爆的热度,谁都会感慨始料未及。
围绕“奥数”的争论全都没有了新鲜感,归纳起来基本达成共识的话题有三:
一、奥赛的本意在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为优秀青少年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但大多数中小学生进奥数班、上奥数培训学校、参加奥赛竞争,不仅培养不出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容易导致厌学。
二、奥赛成绩可在“小升初”择校时增加筹码、以及可在中考、高考中适当加分的政策,刺激了“奥数”的不断升温,众多家长成为奥数在中小学普及的推力。
三、“奥数热”在中小学蔓延的“祸首”是人为把学校分等级的制度,重点高中办初中搅乱了教育资源配置,改革的路径或取消重点初中,或建立流动机制拆分教师。
这三个话题由浅及深、层层递进,把“奥数热”的危害已然梳理得头头是道,家长是无奈的也是无辜的。
那么易知奥数就从少有人关注的中国家长为何热衷奥数的根本动因说起吧。
跳出奥数点评参与方
奥数的培训与竞赛属于面向少数有天分学生的精英教育,中高考加分政策的出现是人才选拔机制的优化,如果以这两个没有悬疑的概念本身为基点,把话题纠结在哪个年龄段涉足奥数为宜?
奥数摧残中小学生的表现有哪些?如此就“奥数”说“奥数”,那么争论就会沿着这些枝蔓“跑偏”以至无解,同时也是易知奥数声讨“万恶的奥数教育”的初衷。
“奥数热”无疑是供需双方多年共同推动的结果。在家长心里的“奥数”,只是一块“敲门砖”。孩子千辛万苦换来的奥赛成绩,只要能在小升初、中高考的竞争中起到百分之一的作用,家长就愿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虽然这种付出在有些专家看来“太功利、太短视”,但既然一开始把学“奥数”定位在“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
这就说明家长压根没指望孩子有如专家所言的什么“数学的天赋和潜力”。以“奥数”之砖敲“升学”之门,仅此而已。
不错,奥赛加分政策,是家长追逐“奥数”的最大动因。有人把这种行为,说成是功利、从众、癫狂、偏执等等心理作祟,是否有失厚道?
教育政策背面的潜规则
“既然大家都明白让孩子学‘奥数’的目的,那么为什么不学‘奥数’的权贵子女都扎堆儿在重点学校?”
终于有一天,似乎在不经意的闲聊中提起的这个问题,使平民家长们对“奥数热”的认识一下子变得通透起来:孩子上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规则,原来早已被权贵们轻而易举地击破了!
沿着这条思路的解读,或许可以更加接近“奥数热”的实质。
多少年来,在每个孩子如何升学、到哪里就读的问题上,几乎每一项政策规定背面都暗藏着相应的潜规则。
它们从来不会出现在官方的工作报告里,也不会出现在官员的公开话语中,但却深深地戳在平民家长们的心间。
比如迈进重点中学如履平地的,家长都有来头;比如为骗取高考加分,在高考移民、“三好学生”、民族身份、体育运动成绩等方面做手脚的,若没有掌控实权的家长也根本没门儿。
区区一个镇的官员就能跨省搞定自己女儿冒名上大学的所有关节,在权力介入获取学位方面,一些大学向官员、名流、富商拱手相送“假的真学位”,已成为“地球人都知道”的丑闻。
重点学校拥有地方政府集中财力打造的优质教育资源。多年来它所以在民间有一个别称~“权贵的后花园”。
是因为它的大门年年为权贵家长的子女无条件敞开,比如一个县级重点中学,起码会云集全县副科级以上官员的子女。
在平民家长看来,“权贵通吃”的潜规则,虽然在所有的政策规定中不露痕迹,但实际上已经把一些地方政府口口声声的“教育公平”践踏得千疮百孔。
“向重点学校交几万十几万元赞助费的,不会有一个权贵家长。”这句来自民间的情况通报,浸透着多少平民家长的苦楚!
教育政策背后的潜规则,是在行政部门与重点学校彼此心照不宣的结盟中实现的。比如重点学校为接纳权贵子女打造的特殊通道,就是行政部门与重点学校交易的结果。
再比如重点学校年年收取赞助费,到底收了多少,怎么使用的,不仅所有学校守口如瓶,为权贵家长讳,而且行政部门也极力回避。
只有在领导班子栽进腐败窝案时,那些见不得人的交易才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在不受制约的权力面前,政策往往因顾及权贵共同体的利益而丧失公允。比如政策关于校务公开的要求提了很久,但重点学校每年的招生名单从未公开过;
比如政策关于对名校办奥校的禁令也下了多年,但名校办的奥校依然红火,行政部门对于名校的这些违规,往往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即使有人就政策执行不力问责,行政部门也会以敷衍应对。平民家长推动的“奥数热”缘何出现在电脑排位之后?
因为权贵家长先破坏了电脑排位的游戏规则。也可以说,电脑排位政策本来就是专门给平民子女设计的。
以“阴阳两面”形容做事自古就带有贬义。对于重点学校和行政部门都没有丝毫话语权的平民家长,领略了现实中一个又一个被权力乔装外表、偷换内涵的政策。
比如重点高中必须与初中彻底脱钩的政策,要求经过改造后的重点高中不得再办初中,本是实施新义务教育法的应有之义。
为了所谓的教育实验,初中仍在许多重点学校有保留,且继续为与权贵家长捆绑在一起的那个利益共同体服务。
因此易知奥数指出,靠权力保留的重点学校的初中部,是扰乱整个义务教育秩序的“害群之马”。
平民在潜规则外争得权利
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重点学校是人之常情,然而面对孩子升学之路被许多有权力背景的潜规则人为侵蚀,平民家长却要无可奈何地长年隐忍。
他们选择在沉默中承受,即使难耐到快要崩溃,也只是在“同病相怜”的相互倾诉里寻求一丝慰藉。
近年间一个个因违规违纪而败露的教育偶发事件,都有着不受监管的权力动用潜规则扭曲政策的轨迹。
遗憾的是,以偶发事件的思路处置违规违纪者,既起不到惩前、更起不到毖后的效果。而任凭政策的扭曲,只会使教育公平受到更大的伤害。
在民间针对这方面问题的一次次研讨中,通常有一个高频率的用词~“如果”。
即“如果强化政府责任,依法治理择校热…”、“如果把考试加分的定量标准设置周详、到位,以利于家长监督…”,许多平民家长对此反应漠然~他们知道那些“如果”根本不会到来。
因为真的“如果”了,将意味着行政部门从管理者转为服务者,手中再也没有优质资源可供寻租。
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配置与“权贵通吃”互为因果。平民家长既没有力量去争个鱼死网破,又不甘心任由权贵所代表的利益共同体的肆意瓜分,而仅仅希望在“权贵通吃”以外争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权利。
他们对教育公平的阳光真正照耀到自己的一个愿景,只是以学“奥数”的手段,达到“官民分据、互不相扰”地切割优质资源的新格局即可。
对于进入重点学校这个目的,“奥数”不能说是一个上好佳的手段,因为它需要孩子付出大大加重学习负担的代价。
但比起自己选择优质教育的权利空间被潜规则挤占而带来的永久性伤痛来,“两弊相权取其轻”,无奈又无辜的平民家长们还是对花钱让孩子学“奥数”投了赞成票。
行政部门作为“奥数热”的最后一个获益者,其原因何在?
首先“奥数”在公开场合的热热闹闹,客观上为暗箱操作中的“权贵通吃”起到了一定的遮掩作用,否则许多见不得人的潜规则就会明晃晃地袒露在世人面前。
其次“奥数热”毕竟是平民家长间的精力、体力、财力大比拼,与权贵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大量占有不会发生正面冲突,所谓“虾有虾路,蟹有蟹路”。通俗地说,默许“奥数热”可算是行政部门送给平民的一个“顺水人情”。
总之,理性而冷静地选择了“奥数”,而不是将沸腾的愤怒集中向“权贵通吃”爆发,体现了平民家长们已经把教育公平的希望寄托于遥不可及的未来。
因此,在教育资源依然不公平配置、“权贵通吃”的潜规则依然为所欲为的当今,如果仅仅提出“打倒奥数教育”,而不率先“打倒维护诸多特权的升学潜规则”。
那只能使平民家长们失掉这份得来不易的权利,从而导致一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更大的教育不公。
这个道理还可以用如下句式表达:只要眼下维护诸多特权的升学潜规则还岿然不动,那么“奥数热”还将继续下去。
除非声讨“奥数”的各路英豪们挑选出另一块具有相同功能的“敲门砖”,且经平民家长们同意可以取代“奥数”。
否则“奥数”注定是打而不倒的。
《易知奥数》是由学博教育集团组织全国数十名国家级奥数教练员,总结十多年一线教学经验,经过两年多时间的集中研发形成的一套完善、实用的奥数学习体系。
这套体系旨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包扩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及数学思维、数学理解、数学交流、数学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