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大声朗读, 孩子会有哪些奇妙变化?
在这一年之中
你朗读过几次?
你的孩子朗读过几次?
你陪伴孩子朗读过几次?
新的一年
你是否愿意让孩子养成朗读习惯?
你多久没有朗读了?
年初,CCTV《朗读者》和董卿刷爆荧幕,无声的文字遇见有声的倾诉,唤起了无数人沉睡的文化记忆,许多教育者和老师纷纷向家长孩子推荐这档文化类节目。
在许多人印象中,朗读往往跟朗诵比赛、专业吟诵、传统诵读以及在课堂上被点名的不情愿朗诵联系在一起。但《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出现在大家视线中后,改变了我们对于朗读的刻板印象。
然而,这档节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是否真的就让家长和孩子培养了朗读习惯呢?
古人云:“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者并用,才能达到良好读书效果。因为朗读是一个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需要眼、口、耳、脑同时调动,协同进行。
我们在学习语文或者英语时,经常听到一个词汇:语感。
语感的培养和提高,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更敏捷、自然。
很多人认为,语感是靠背诵得来的,其实是通过朗读培养出来的。
背诵全文,是每一个学生的噩梦,因为单纯的背诵是枯燥的,而且容易将文章内容肢解。
但如果先对内容进行解读,让孩子充分了解文字产生的背景,理解作者表达的意境,在一遍一遍大声朗读过程中,将文中的词、句、意境、韵律作为一个整体进入孩子的脑海,语感便会逐渐形成。
从朗读中培养孩子的语感,比背诵更有效。
当孩子坚持大声朗读,会发生什么样的神奇变化?
首先,孩子坚持大声朗读,是学好语文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要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的能力”。
很多家长抱怨越是到高年级孩子成绩越是难提高,四处上补习,却依然收效甚微,而影响语文学习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方式——大声朗读,却被忽略了。
朗读是培养孩子语文素质、提高语文成绩行之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