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么多育儿书, 孩子一秒钟照出你的原形

2018-01-03 05:12:49 照出,原形,一秒钟

孩子是父母最真实的照妖镜。

以后我要谨言慎行,少说多做。

多理解感受,多说事实,

少发表自己的猜测和感想。

2017年最后一周的某个夜里,喂儿子夜奶时,反手摸索着给闺女盖被子,发现盖她那边的被子湿了。

开始,我还以为是睡前她喝药打翻的,当时她说把她睡觉的小床上的褥子弄湿了,所以要和我们一起睡大床。当时忙着喂儿子,来不及收拾就搁下了,谁知竟然一下子睡着了。

想着明早再收拾,先把被子一角卷一卷,凑合着这一夜算了。反正就那一点药,要湿也不会湿到哪去。谁知越拽被子,感觉湿的越多。沉甸甸、湿淋淋的像是没有尽头。

摸摸她衣服,裤子也湿了。

赶紧坐起身,摸摸身边的小床,没有一点潮湿的感觉。就把儿子抱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

再摸闺女时,才发现她半个身子都湿透,褥子也湿了好大一片!

原来是她尿床了!

“闺女醒醒,你尿床了,妈妈给你换换衣服。怎么这么大了还尿床啊?”

叫醒她,给她拖衣服时,我想也没想就问。

她懵了一下后,不好意思的辩解:“我没有尿床,这是我睡觉前喝药,被弟弟撞到我端的碗,药撒出来弄湿的。”

本来只是想告诉她事实的我,听了她的解释后,火气一下子上来,想着老娘都没有吵你,你狡辩什么呢?

没好气的抢白她:“药就那一点点,能把被子湿成这样,明明是你自己尿床了!你闻闻你裤子多大的尿骚味!”

她用快哭的声调强调:“才不是呢?”

怒:“才不是什么?”

她沉默不语,正给她换衣服的手,感觉到她身体的僵硬。

忽然意识到,这对话的模式太熟悉。小时候,每次“犯错”,父母都是这样的沟通模式,面对这样攻击力十足的对话,自己除了躲避,也是想尽办法的为自己开脱,以避免陷入到那种无能又无助的恐惧感中。

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不管是好的还是坏了,在不设防的瞬间,下意识的第一个反应,都是自己熟悉的模式,不管你是有多努力的想要改变这个状态。

不能让猴子吃香蕉的悲剧再继续重演。

无效的对话不是沟通,有反作用的对话,不如早早终止。

说好的,教育孩子要让她感受无条件的爱呢?

这样一想,终于能够平静下来。

放柔声音安慰她:“没关系,尿湿就尿湿吧。”

想起要对她的感受产生共情,瞎编道:“我七岁的时候才没尿床,你现在才五岁半。而且现在你生病了,所以睡得迷迷糊糊的,就忘了叫我起来抱你去尿尿,对吗?”

她身体放松下来:“我不知道。“安静片刻,担忧的问:“妈妈,我们怎么睡啊?”

“嗯,我们去你那屋睡你的高低床吧。”

“那弟弟呢?弟弟睡哪呢?高低床太小的,我会踢到他的。如果让他一个人睡这里,他醒了会害怕的。”

“我来想办法,让他睡在你脚那头,我睡中间挡着你的脚。”

“好。那你先抱我去我那屋吧。”

给她盖被子时,她又说起这个话题。我替她解释“我知道了,是你睡着了想尿尿,但是你睡迷糊了,在梦里叫我,你还以为是现实中,所以就尿床了。对吗?”

她老实摇头说:“不是”。歪着头想了下,然后恍然大悟道:“我知道了,我是睡觉前喝药时把药给撒了,然后我喝了撒的药,所以被撒药精灵打败了,就变成撒尿大王了。”

“嗯,那也有可能是哦。那重新睡吧。你又发烧了,我给你重新冲杯退烧药,你喝吧。”

她小心翼翼的喝药,一点也不像白天那样矫情好久才开始喝,端起药碗一口气喝完。

急忙把装白水的保温杯递给他她,她摆手“不用了,我现在不用喝白水了。”

“你是不是怕喝水一会又尿床了?”

“是。”

“没事,你喝吧,一会我叫你起床尿尿。”

“不用了,我不喝了。”

“喝吧,这个药不好喝,喝了嘴巴没那么难受。别担心,我会叫你起来上厕所的。”

“好吧,谢谢你妈妈。”

最后还是小心翼翼的、喝了一小口,就把杯子递过来了。

待收拾好一切后,再回想刚才,幸好能及时打住,不再啰嗦,不然她该多害怕!

后面又想安慰她,为她找借口,怪不得她遇事也爱找借口,原来是我手把手教的!虽然我最初的目的是让她感觉到无条件的爱。可是

孩子是父母最真实的照妖镜。以后我要谨言慎行,少说多做。多理解感受,多说事实,少发表自己的猜测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