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过渡喂养的4个危害, 现在知道还不晚!
过度喂养是指给予宝宝的能量和营养,大大超出宝宝机体保持代谢稳态的需要。传统的过度喂养是指宝宝因摄入奶量过多而引起的,引起以消化不良为主的综合征。
有些妈妈生怕孩子吃不饱,喂完母乳还加奶粉,殊不知新生儿更符合少食多餐的原则——基于他们的胃肠道,人为地撑大只会让宝宝有苦难言。
过度喂养的宝宝很受伤
新生儿器官稚嫩,很多功能尚未健全,应激机制也不敏感,尤其是肠道胃等消化器官,不小心喂多了,十分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过度喂养使宝宝消化紊乱
过度喂养会加重消化器官的工作负担,引起消化吸收不良。尤其是吐奶的严重的宝宝,妈妈一定要有节制的喂,让宝宝始终保持饮食上正常所需就好。
过度喂养易脑疲劳
为消化过多的食物,消化道必然扩张,有限的血液和氧气从头部转移到消化道,脑细胞会因而暂时缺血,所以吃得越多,胃肠需要血液越多,脑供血越少,对宝宝大脑危害越大。
过度喂养使宝宝大脑早衰
大人吃多了,都能撑的头脑吃顿,那过度喂养的宝宝呢?研究发现,早衰物质会因饮食过饱于饭后增加数万倍,易致肥胖症,甚至影响大脑的发育,智力偏低。
过度喂养可致肥胖
婴儿期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刺激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分泌,刺激蛋白合成和细胞增殖,使肌肉和脂肪细胞增多。
有学者提出下丘脑和内分泌调节学说,即过度喂养使宝宝血清中瘦素浓度增高,导致下丘脑瘦素受体对瘦素的敏感性下降,也就是说肥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
如何判断宝宝吃饱
看宝宝体重&身高增长速度
0-3个月的宝宝,每月体重增长达到1千克,身高增长达到4厘米左右,就说明宝宝基本吃饱了。
如42天宝宝检查时体重增长小于1.5千克,那就说明可能母乳不够,需添加奶粉,也可能是喂养方法不对,需医生指导。
看宝宝吃奶后的反应
如宝宝吃奶后能安静睡觉3小时以上,直到下次吃奶前才有哭闹,这表示他已吃够了。
如宝宝长时间不肯放开妈妈乳头,或猛吸一阵又把乳头吐出来哭闹,且体重增长慢,则表明没有吃饱。
看宝宝的大小便
一般而言,宝宝每天尿湿(湿透)6块以上尿布,说明母乳的量6足够,宝宝吃饱了。
从宝宝下咽的声音判断
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就可以说明宝宝吃饱了。
吃饱的孩子相对来说,得到了更多的满足,所以困恼的情况比较少,但这不是绝对的。
如果宝宝吃的过多,引发消化问题,比如肠绞痛也会哭闹不止,所以妈妈们要细心观察才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