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诅咒你孩子天天39.3℃”医院里的这类场景可以下架了

2018-01-04 15:24:10 下架,诅咒,这类

近来感冒的宝宝们越来越多,2017年12月底只浙江大学儿科医院当天的门诊量就到达了13000,其中输液室、急诊科是最忙碌的。大多数家长是奔着吊盐水来的。

虽说现在很多地方已经不提倡吊盐水了,但是作为家长看到孩子发烧便心急如麻,担心耽误了孩子病情出大毛病。

前几天来浙大儿科院的一位妈妈非常焦急,孩子发烧到了39.3℃,护士建议回家吃药,但是这位妈妈坚持给孩子吊盐水。可能当时情绪比较激动,这位妈妈抱着两岁的女儿,心急如焚地朝急诊科护士吼道,“你怎么这样子?如果是你的孩子发烧39.3℃,你会怎么做?”

“如果是我的孩子,我就不会带到医院,吃退烧药就行了。”护士此回答。

“我诅咒你孩子天天39.3℃。”这位年轻的妈妈抛下这句话,恨恨地走了。

其实女孩妈妈渴望孩子快点好起来的心情大家都深有体会,但是打吊瓶真的是最佳选择吗?

打点滴危害多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有60%左右是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的,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输液造成的不良反应,全国每年输液量已经超过100亿瓶,平均每人8瓶,在门诊输液的情况居高不下,滋生耐用性后病情会更加顽固,不利于下次治疗康复,最终导致“无药可救”。

过敏后果很严重

专家认为,一般情况下治疗的原则为:口服> 肌注 > 静点 。盼着病痛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治愈是大多数患者的愿望,采取一步到位治疗方案造成的后果也真的挺严重的。

曾有位患者在体温在38.5℃以下,但是偏偏要在家挂吊瓶,结果出现了过敏症状,赶紧到医院救治花掉了上万元,花钱事儿小性命事儿大。

在澳门,五岁以内的孩子打点滴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很多人把输液界定为慢性自杀不是没有道理的,儿童输液一次大脑七天不发育,而且免疫力下降,成年人输液一次寿命直接缩短7天左右,药物在体内产生的毒素要2~4年才能从体内排空。

我们全力以赴维护孩子健康,但是殊不知很多时候害了孩子的正是我们的无知。

哪些情况不需要打点滴

国家规定的53种无需输液的常见病中,儿科疾病包括以下4类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的患者,针对咳嗽、鼻塞等给予对症处理即可;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建议口服补液,同时指导喂养并鼓励门诊随访;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平喘治疗是必要的;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不需要输液,但存在病情改变可能,需要密切观察。

拒绝点滴开始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