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 99%的奶粉出现问题与奶粉质量本身无关
一、出现状况,奶粉背“黑锅”
1、宝宝的“状况”:诸如上火、拉肚子、过敏、长疹子、不爱喝、绿便、黑便等
2、奶粉的“状况”:诸如结块、难溶、泡泡、黑褐色颗粒、挂壁
类似状况,家长首先会想到是否奶粉有问题,对于此事,深表理解:
1、奶粉是宝宝的主要口粮之一,至关重要,牵动人心
2、奶粉是食品行业安全性的焦点,异常敏感,触动人心
3、妈妈在奶粉上花的钱最多,最为心疼,纠结人心
此外,奶粉客诉为什么会恶化呢?这个与误解较多,理解较少有关,同时与客诉的第一接待人,门店店员的专业性有关。
二、极端案例,与奶粉有关吗?
案例1:2013年10月,台湾一名食用婴幼儿奶粉的3个月大女婴猝死。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女婴猝死跟奶粉有关系吗?
事后证实:女婴的伯母多次在奶粉中加盐,导致婴儿因高血钠症死亡。
案例2:出生才40多天的小宝宝在吃了奶粉后呕吐不止。
你的第一反应又是什么?奶粉有问题吗?
事后证实:是有人往奶粉里掺了化妆粉,且是出于报复的目的,而且掺了两次,第一次小宝宝掺的量少,宝宝喝后只是有点溢奶,没被家长注意,第二次,剂量较大,小宝宝吃后产生呕吐,该事已由当事人报警,移交派出所处理了。
案例3:家长冲奶粉,发现奶粉里有杂质,细看疑似毛发等,到门店投诉。
你的第一反应又是什么?奶粉有问题,不干净吗?
事后证实:奶粉一直由保姆在冲调,但保姆不小心打翻了奶粉罐,担心主人责怪,就将倒出的奶粉“复原”到了罐子里,想掩盖过去,不幸的是/巧合的是,过了两天主人突然想亲自给宝宝冲顿奶粉,才发现有杂质,觉得不对,就非常生气,认为是奶粉的问题,到门店投诉……
三、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为什么要先处理心情?先思考4个问题:
1、家里盐结块了,怎么处理的?
2、大米生虫了,怎么处理的?
3、我们拉肚子,怎么处理的?
4、宝宝发烧了,怎么处理的?
对于第1个问题,有多少人是去找超市闹的?又有多少人是将其倒掉的?终究是把他敲碎的人多;
对于第2个问题,有多少人是去找超市闹的?又有多少人是将其倒掉的?终究是多洗几次,然后找原因,注意保存和防范的多
对于第3个问题,无非是想是不是着凉了,是不是食物不干净了,是不是生病了,但找餐馆理论的还是少
对于第4个问题,很好,宝宝发烧了,妈妈一般想的是退烧,而不是奶粉有问题,既然如此,腹泻跟发烧都是宝宝常见的疾病,为什么发烧就不找奶粉的问题,而腹泻要找呢?大抵是腹泻与肠道消化相关,跟奶粉关系更近一些。
想通了这4个问题,估计在遇到宝宝有“状况”时,心态就会平复很多,心情好了,事情才能处理好。
四、99%以上客诉与奶粉质量无关
我们看看拉肚子/腹泻的可能,你觉得有几种呢?就“奶粉有问题”一种吗?当然不是,我可以给你列举至少9种:
①宝宝生病了,如细菌感染,胃肠炎等
②宝宝着凉了
③宝宝受到惊吓了
④奶瓶未消毒,不干净,或冲调过程不洁净,水不洁净
⑤肠胃消化不好,脆弱,适应性差
⑥奶粉冲调不当,浓度偏高
⑦两种奶粉在一起混合不适应
⑧奶粉质量不好
⑨与辅食、果汁等的食用消化不好有关
不去做逐一的可能性排除,反过来认为奶粉质量有问题,那肯定是不合理的。
而对于上火、便秘、长子子等症状就更加不用说了,可能性也很多。
可以说,99%以上的奶粉问题与奶粉质量无关,与宝宝本身的健康状况、喂养方式、卫生程度等相关。
五、忠告
也许你会说,宝宝跟大人有区别,他/她很脆弱,但其实问题就在于这里,正因为小孩儿脆弱,需要呵护,我们才更应该专业,更应该掌握知识,避免宝宝生病,避免宝宝受伤等。
1、不要神化奶粉,他就是一种食物
不能神化奶粉,也不能妖魔化奶粉,奶粉就是一种食物,它遇水会溶解,受潮会变质,敞开会氧化,只是母乳不足或缺乏者的替代品,是宝宝的食物,就如我们吃的大米和面粉一样,应该科学、客观看待。
2、科学对待,多一些理解
我们应该科学对待奶粉的属性,注意奶粉的保质期,密封保存,在建议的时间内食用完毕;遇到“状况”时多一份耐心,多一些理解,先分析原因,后找寻方法,咨询专业人士,友好沟通,而不是先声夺人,抱怨,郁闷,责备,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