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样处理孩子的兴趣爱好的?
在我们那个山村小学里,三个年级,一个教室,一个老师,总共只有二三十个学生。
学科除了语文、数学还有劳动、音乐。劳动是帮老师上山捡柴火,音乐课是老师教我们唱歌。
老师领唱,大家一起跟唱,等一句唱完,大家都停了,我还在将最后一个音的余音拖得长长的,好像舍不得止住。
老师夸我唱得最好,我很自豪,回家也蹦蹦跳跳地扯着嗓子唱。
可妈妈是完全另一个态度。只要我开口,妈妈立即鄙视加不耐烦地说:“停住,停住!你唱得难听死了,像和尚念经一样。不要再唱了!”
我大概是一开始并没有将她的话听进去,还要唱。可是每次刚开唱,就被妈妈这样骂。我终于再也不唱了,从此开不了口。
记得我的小叔常常引吭高歌:“红尘呀滚滚,痴痴呀情深……” 我惊讶于这么美的歌词和曲调,听得陶醉,心中无比羡慕,不知道默默唱了多少遍,可是一旦唱出声就走调。
我小叔和小学语文老师就是我的偶像,他们常常旁若无人、一脸陶醉地高歌。
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从小感受到了歌曲的美,心中音乐审美的种子在他们高昂婉转的歌声里、那诗意的抒情里,破土发芽、蓬勃生长,我多希望自己也能用这种方式来抒发表达内心对美的感受。
可是,每次想唱歌的欲望都被生生压制下去了,这让我感受到一种难言的痛苦。
高中时,班上有好多男生女生都有随身听,常买来流行歌曲磁带来听。
我没有随身听,就跟我的一个好友混,她唱歌很好听,而且听一遍就会唱了。而我跟着听歌无数遍都学不会。
后来工作了,和同事去卡拉ok,我也心里痒痒,拿起话筒,只发出两个字就打住了。我自己都听出那跑到十万八千里之外的调子,再无勇气继续。
同事说:“好可爱哦!” 呵呵,跑调跑得可爱,还是胆怯得可爱,无论是哪一种我都宁愿不可爱。
时至今日,我仍不能唱好一首歌,这真是我人生的一大遗憾!
2
我小时候也曾经对下象棋产生过兴趣,也是在还没有成为爱好之前就被扼杀了。
记得还是堂哥教会了我象棋的规则,然后我就去找村子里有经验的叔叔或者同辈伙伴挑战。
其实他们水平也一般,但对新手的我来说已经很厉害了。
我喜欢这种挑战,安静地思索、布局、步步为营,然后出其不意地击败对手。
有一天,我爸爸看到了就对我说:“我们来下一盘吧。” 我欣然同意。他说:“我去掉半边的棋子,用一半和你下。”
我依然毫无反感地同意了,因为我知道他是象棋高手,即使是和他的一半棋子对决输了也不会没面子。
他果然很厉害,随便几招就将我的棋子一个个吃掉。这我也料到了,但是没有料到的是,每吃一个棋子,或者我每陷入一个僵局,他就仰头哈哈大笑。
那笑声对当时的我来说,是那么刺耳,那么可怕,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嘲笑,但却重重地打击了我的自信心。
我在他持久的大笑声中,苦苦思索,却静不下来头脑,脑中耳边充斥的都是笑声,但我坚持到了最后惨败的局面。
这笑声比别的象棋对手的狂言“我要将你的所有棋子吃掉,让你变成光杆司令”还要狂妄可怕。
从此之后,即使我和别的新手下棋都无法再静心了,脑子经常是空白的。于是就此不再下棋,并对所有棋类彻底失去兴趣。
3
我小叔的毛笔字写得棒,画也画得好。
记得每年春节前,他就拿出笔墨纸砚,铺在桌上写对联、画国画。我在旁边看着也是极为羡慕,从此一颗热爱画画写毛笔字的种子被埋下了。
我爸爸希望我写得一手好字,买来字帖要我临摹。本意是好的,可是方法用错了。
记得我不想练时,他总是说:“看看你写的字,像树枝戳的一样!这么难看! 你看字帖上的字,多么工整美观,还不快临摹!”
我很讨厌他说我字写得难看,反驳说:“每个人写的字都不一样,为什么一定都要写成字帖上的样子?如果都这么统一,那多无聊啊。我不觉得字帖上的字好看,也不觉得我的字难看,这是我的特色!”
他骂了几次之后,我彻底拒绝练字了。
唯一的一样兴趣,他们的打击力度不够,那就是画画。
记忆中,他们一开始并没有反对我画画,也没有贬低我的画画水平,因为我一直以学习为重,也并没有真正花时间去画画。
直到后来大学里对艺术的热爱影响到了学业。爸爸气急败坏地说:“你年龄太大,学画画太晚了,你现在画的还不如人家7岁小孩子画的呢!”
也许因为这颗种子的力量比较强大,或者因为打击的力度较小,也很可能是因为打击的时间比较晚(我已成年),我至今还是很喜欢画画。
如果是在我幼年时,他们像打击我唱歌和下棋一样来打击我画画,估计我这兴趣爱好就一个也不剩下了。
自私的爱,是摧毁孩子的兴趣和意志,是控制和利用孩子实现自己不能实现的理想。
如果生命不能活成自我,这个生命是痛苦的。
如果你成功将自己的意志愿望,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你就霸道地占据了TA的生命,摧毁了TA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