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乾陵的“六十一蕃臣像”为何没有头颅?
文 | 方圆
乾陵,是武则天和丈夫李治(唐高宗)的合葬墓,陵墓位于陕西西安市西北乾县城郊的梁山上,总占地共2万平方公里,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陵墓的北面有玄武门、南面有朱雀门、东面有青龙门、西面有白虎门,且都有石狮雄踞于门前。但是,引人注目的还是朱雀门外东西两侧的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在陵前。
这些石像,西侧有32尊,东侧有29尊,共计61尊。这些和真人差不多大小的石像,身着打扮各不相同,发式和脸型也都不一样。但是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行为姿态十分谦恭,就好像是等待某人的到来一样。但是这都不算什么,最令人惊奇的是,他们都没有头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乾陵——无头石像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石像的原型。
而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些人认为这些石像是仿造参加唐高宗葬礼的外国首领或使臣形象制作的。表明了唐高宗作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君,受到周边各国的敬仰与尊崇的情景。当然了,这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看法。而根据这些石像背后雕刻的字我们能够知道,它们大约建成于武则天去世前后,经过一千多年来的风雨侵蚀,石像上的字迹也不清晰了,仅有7尊石像上残存的文字还可以辨识。
根据宋朝陕西的一位地方官“游世雄”考察后记载石像上的文字,后来经人鉴别,才基本弄清了其中35尊石像的衔名:
第一:有回纥诸部的都督;有西突厥地区的都护;有吐谷浑族的首领等等。
第二:他们的身份极少数为身为客使和侨居唐朝的外宾,大多数是身为唐朝廷的大将军、十二将军及边疆地区的行政长官等。
第三:从品位上看,一般都在三品以上,有的甚至官居一品。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人都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王公大臣,他们都是大唐帝国统治阶级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能看出,唐朝的统治阶级还具有多民族成分的特点。这说明的唐帝国的辖地非常之广阔,北面到叶尼塞河流域,西到碎叶河以西的千泉、康、石诸国。当然了,这也表明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乾陵——无头石像
那么,乾陵的这些“无头石像”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呢?一共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这些石像的头是被八国联军给砍掉的。认为是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时,看见乾陵上有外国使臣的石像,并且都是毕恭毕敬的样子,于是这些人就觉得这有辱洋人的脸面,便将这些石像的头颅都给砍了下来。但实际上,这是不过是一种猜测罢了,因为八国联军根本就没有到过乾陵。所以这种说法自然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第二种说法是,这些石像都是明朝时期的百姓们砸掉的。从现在这些石像的脖颈位置来看的话,确实有一些砸过的痕迹,但是这也不能说明就是明朝时期百姓们砸的。而认为是百姓们砸的理由竟然是一场瘟疫。据说在明朝末年的时候,乾县爆发瘟疫,当时因病而死的百姓不计其数,而百姓们认为这瘟疫的来源很可能就是乾陵中的这些少数民族首领和洋人作祟。于是大家便纷纷组织力量去将这些石像的头颅都给砸掉了。
但这也不过是一种传说而已,无中生有,自然也不可信。
乾陵——无头石像
第三种说法,地震造成的。根据明史记载,明朝嘉靖年间,也就是1555年的1月23号这一天,陕西华县一代发生了地震,震级达到了八到十一级。由于这地震是在晚上发生的,导致了八十多万人的死亡,这场地震波及到了大半个中国,最远甚至达到了福建、广东等地,而乾陵距离华县只有一百多公里,自然也属于震中地区。当时陕西很多陵墓都遭到了毁坏,很多陵墓前的石像,石马被毁,毁坏的部分也主要分布在头部。
而在1906年一位日本学者在考察后也明确提到,乾陵的61番臣像是毁在关中大地震中。
武则天像
那么,这种说法是不是最终答案呢?笔者认为,这也只能算是最接近真相的推测,到底是不是因为明朝时期的关中大地震造成的,还是得进一步考证。
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