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产7斤女宝, 把孩子交给他, 看了一眼孩子老公说不要

2018-01-11 16:02:50 交给,女宝,一眼

十月怀胎终于到了预产期这一天,可是纳闷的是肚子却一点动静都没有,这可把严女士和老公吓得不轻,于是赶紧带她去找医生,医生一听却忍不住笑了,孩子只是暂时还不舍得出来而已,过几天就会有好消息的了。

听到医生这话严女士和老公就回家了,过了三天后在下体流了血,知道孩子要出来了赶紧把准备好的东西去医院办理入院手续。

阵痛每五分钟就痛一次,虽然那种痛可以忍受可人毕竟都没有虐待倾向,心里不停的祈祷孩子快点出来,这样以减少些折腾。可是不知为何肚里的孩子就喜欢跟你唱反调,痛了五个小时才开了四指,那一刻心想若孩子出来后一定抽一顿屁股。

整整经历了八个小时的折磨宫口终于开到十指,于是严女士被推进了产房,而老公和婆婆则在产房外等候。可没想到才刚进去不到二十分钟,护士就在喊自己的名字,当时老公心里就咯噔了一下,那一刻多么害怕听到坏消息,可护士在确认自己的名字后就让老公抱着孩子,看了一下怀里抱着的小宝宝,老公整个人都蒙圈了。

反应过来后就说护士是不是搞错了。“我老婆才刚进去不到二十来分钟,哪会这么快生孩子了!”最后护士再三确认没有搞错 ,老公才相信这才是自己的孩子!

到严女士被推出产房老公还是蒙圈的状态,看到老婆出来后取笑道:“老婆,你真厉害,我还以为要等两个小时孩子才生出来,没想到你生孩子就像下的蛋似的!”

听到二货老公的话,严女士都哭笑不得。虽然生宝宝时很疼,可看到如此可爱的宝宝一切都值了。

同样是生孩子就不明白了为何新闻上总是报导厕所生孩子,路边生孩子等事情,而轮到自己生孩子的时候,产检、待产、分娩都要等上十多个小时,累死累活搭上半条命才终于把孩子生下来,可别人好像生孩子就像下蛋一样简单?实际上只因和“它”有关:

1、生产快慢和产女年龄有关

年轻的产妇因为处在最佳的生育年龄,她们的身体更加强壮,体力更加充足,更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进行生产;

2、生产快慢和胎儿的位置大小等有关

生产的快慢还有胎儿的大小,胎位是否正等因素有关,如果胎儿体重过大,那生产就会明显慢很多;

3、分娩快慢和产妇骨盆有关

屁股大的好生养。其实老人家看的也不是屁股,而是骨盆,若骨盆是又宽又浅的话,那孩子生起来就要容易得多;

近日,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几乎100%的中学生喜欢“名牌”,60%的学生在用“名牌”。过去,大部分家长都提倡学生应该尽量艰苦朴素,但是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的看法却悄悄发生了变化,认为只要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孩子适当穿、用“名牌”并无不妥。对此,教育人士指出,孩子购买“名牌”的要求,其实反映了他们自我意识的成长。

相关调查

国家统计局的一个调查队就高消费项目对5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学生喜欢“名牌”,60%的学生在用“名牌”。调查中,多数学生对“名牌”情有独钟,有非“名牌”不用的情结。60%的中学生认为现在生活条件好,“穿名牌、用名牌”,“上酒楼吃饭”是无所谓的。30%的中学生认为,他们“喜欢穿名牌、用名牌”,只是目前家庭条件不允许,如有这个条件,他们也会买名牌。

国外学校如何对待“名牌”

日本:中小学明文规定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作了明确具体的限定。部分小学要求男生一律剃光头上学,让人难以分辨出谁富谁穷。

美国:绝大多数州的中小学依然实行“校服制”,目的不是为了强化集体主义精神或维护学校形象,而是认为“千篇一律”的校服有效避免了贫富生在服装上的优劣之别,避免损伤穷孩子的自尊心,也避免了富孩子滋生虚荣心。

加拿大:中小学大多向学生提供免费午餐,孩子无论贫富,吃的一律相同。

家长态度

不赞成:

孩子过于讲究

容易滋生虚荣心和攀比心

记者在一些学校采访时看到,尽管中学生们大都穿着校服上课,但很多学生穿着名牌的球鞋,书包也是名牌的背囊或挎包,手机、MP3等数码产品也是高档牌子。

公务员陈枫对正读初中的儿子追求“名牌”的行为非常看不惯,也很担心。陈枫说,儿子现在对用的和穿的东西都很讲究,有时儿子一身行头的总价钱比他的还高。“也许我出身农村,从小就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习惯,儿子经常说我‘土’。老实说,我不是没有能力给他买‘名牌’,只是担心他过于追求牌子而滋生虚荣和攀比等不健康的心理,而且还会忽略了学习,所以对于儿子的购物要求我一般都是拒绝的,但是我太太就比较心软,到最后经不住儿子的再三请求还是买了下来。”陈枫说。

赞成:

大人和孩子

对自己好一点无可厚非

在世界500强企业华南区做销售总监的徐永认为,如果家里经济条件允许,应该对自己和家人都好一点,适当地穿、用“名牌”无可厚非。

徐永认为,对于经济条件较为宽裕的家庭,没必要强制孩子不能用“名牌”,比如明明买得起商场里的“牌子货”,却偏偏要在地摊上买便宜货给孩子穿。“在我看来,名牌有它存在的价值,它有很多的前期投入和付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很高,比如名牌的衣服相对来说质量会好很多。孩子从小用一些好点的东西,不仅可以提高审美品位,也能适当刺激孩子的物质欲望,让孩子经过努力自己达成愿望,有助于其自我发展。”

教育人士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此苗头时,可以尝试让孩子了解家庭实际收入情况,也可让孩子参与日常家庭消费活动,让孩子清楚自己家庭有没有名牌消费的实力。家长平时与孩子交流时,也可以多灌输内在美胜于外在美的观念,让孩子明白学生年代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是消费。

张老师说,中学生名牌攀比之风多是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有的学生家长不但自己追求名牌消费,也希望孩子在外面给自己“长面子”,很自然地就把社会上的攀比之风转移到了孩子身上。因此家长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做到合理消费,不铺张浪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并非所有的消费都要名牌,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对于什么时候可以买“名牌”,张老师认为家长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一般的日常品或学习用品,如果普通牌子都很实用,就没必要多花数倍的价钱去购买“名牌”;但对于一些专业性比较的强的物品,可能“名牌”的使用效果会好很多,如果家长经济能力可以负担,可以考虑给孩子买好一点的。

因此,家长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应该让孩子养成好习惯,不然很容易影响宝宝的成长。